一、工作目标:
确保我乡辖区内适龄儿童( 6 -15 周岁,即出生日期在 2 003 年 9 月 1 日至 2 013 年 8 月 3 1 日之间)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出现一个因贫、大学等特殊原因而辍学的学生,切实打好 控辍保学 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二、工作进展 :
(一) 精心安排、摸清底数。
通过与乡派出所对接,辖区内共有 6 -15 周岁适龄儿童 8000 多人,其中建档立卡适龄儿童790多人,适龄残疾儿童70多人。各学校对本辖区内 适龄儿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进行摸底排查;与学校学籍管理系统和户籍系统进行比对,确保辖区内任何一名适龄辍学儿童状态信息清晰,完善“一生一案”,建立工作台账。制定酒店乡摸底排查实施方案,让各校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方法。
(二) 责任到人,精准核查。
县教育体育局与各中心学校校长签订了 控辍保学 责任书。各校成立 控辍保学 领导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各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中心校对各学校进行划片、分村将所有适龄儿童进行分解,逐一落实具体包保责任人,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有包保责任人。积极开展疑似失学、辍学儿童核查各劝返工作。中心 校具体 负责核查和劝返工作的布置、督促,汇总、上报,及时建立控辍命中注定工作群开展工作。层层夯实责任,核查记录签字存档,确保核查信息精准 无误。
(三)加大宣传,以 法控辍 。
我乡经常利用电子屏、横幅、黑板报等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并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使《义务教育法》深入人心。
(四) 多方联动,全力控辍。
多次召开控辍保学适龄儿童核查会议,要求全体责任教师登门入户,联系家长核查清楚儿童动向并做好劝返工作。
针对教育部下发的疑似失学、辍学对象、疑似无籍对象及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 ,联合教育、公安、村委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全力,顺利完成了核查及劝返工作。
(五)大力帮扶,巩固成果。
建立建档立卡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台账,建立 “ 留守儿童之家 ” ,大力开展关爱活动。对于因家庭困难的学生,困难补助优先照顾;对厌学、贫困家庭的学生,学校专门安排帮扶人员对接帮助完成学业。
(六)送教上门,有教无类。
对身体残疾无法入校学习的残疾适龄儿童采取 “ 送教上门 ” 服务,切实做到 “ 有教无类,教育路上一个不落 ” 。积极与特殊教育学校对接,对 特校未 接收且无法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分配到辖区所在学校安排骨干教育进行送教,确保送教质量。
(七)人籍一致,籍随人走。
规范学籍管理,每学期至少一次核查在校生学籍,及时处理问题深知,确保一人 一 籍,籍随人走。通过深知系统监测,掌握学生就学情况。
(八) 办好教育,留住学生。
加强思想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我乡 始终坚持将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以德立校、以德促学、抓常规教育”的工作思路抓思想教育。既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展,努力实现学生地位主体化,扎实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为 我乡 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力的保证了在校生巩固率,吸引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
(九)健全机制,加强督导。
控辍保学工 作是教育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性要求。我 乡 将控辍保 学工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评, 中心校 不定期开展督查,对 控辍保学工 作不得力、不重视的学校主要负责人 采取问 责机制。
三、实施成效:
( 1 )通过 控辍保学工 作的进一步加强, 本年度我乡 小学 及初中的 入学率达 100% 。
( 2 )送教上门工作在全乡全面铺开,对28名残疾适龄儿童进行送教上门工作(特校送教17 人,辖区内学校送教11人),保障了残疾儿童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3 )完成了学籍核查工作,确保本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电子学籍。
( 4 )保证了乡内建档立卡学生零辍学,零无学籍 。
( 5 )对特殊适龄儿童关心关爱工作进一步加强,各校建立了台账,制定了帮扶制度,明确了帮扶人员,为控辍保学工作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