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我们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乡无失辍学学生,无因贫失学辍学现象。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提高站位,持续狠抓控辍保学工作。
我乡制订了《2021年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建立“4+8”控辍机制。针对我乡控辍保学工作情况与问题,及时召开调度会,及时部署重点工作。全面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要求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形成控辍保学长效联动机制。对每个贫困户重点监测对象,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各学校联合村干部进行劝返责任包干,做好未返校学生和重点监测对象的监测、稳控、劝返、安置工作,确保“劝得回”“留得住”,如期实现控辍目标。
二是摸清底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每个学期开学前后,各学校必须深入细致核准本学校失学辍学学生底数,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的失学辍学底数,做到户籍系统、学籍系统、残联系统、国扶系统一致。通过多方比对,查清还有没有“漏网之鱼”,补齐工作短板。
三是压实责任,多措并举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摸清底数后,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进一步压实控辍责任人责任,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一旦发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失学辍学,立即由乡干部、村干部、和学校教师组成的联合劝返工作组对每一个辍学学生,研究制定一种劝返策略,采取灵活多样的劝返措施,全力开展劝返。
学校切实履行好控辍保学的直接责任。压实各班主任挂钩学校责任制是很好的方法。继续常态化参与并跟进、督促各班做好未按时到校注册就读学生的动员劝返工作。
各班做好安置已劝返复学的学生,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学校领导、老师、同学关心帮助,因材施教,充分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在学校有展示价值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其厌学情绪,有效防止重新辍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渗透的作用,安置好成功劝返但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
四是形成合力,提高部门联控联保成效。
乡镇人民政府坚决负起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负责牵头抓总,党委书记、镇长亲自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有关责任单位和各义务教育学校密切配合,联控联保,形成合力;乡、村、队三级联动,并运行有效。另外通过动员各方力量(包括社会名流)参与劝返,劝返效率明显提高,专责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认真落实联控联保责任,如期实现控辍保学工作“双清零”目标在望。
五是落实家访,利用寒暑假开展大家访活动。
假期和疫情期间,结合“万师访成家”活动,通过入户、打电话、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暑假期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各学校根据通知要求在暑假期间提前谋划、及早部署,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摸排、走访、劝返及宣传,做好新生入学、旧生返校、小升初无缝衔接等工作。
六是强化措施,做好适龄残疾儿童教育保障工作。
我校会同残联、公安等部门通过数据比对、入户核查等方式,全面查清适龄残疾儿童的底数,准确登记残疾儿童基本信息,形成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对排查出来的适龄残疾儿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入学安置意见。对能去普通学校就读的中轻度残疾儿童,按就近原则安置入学;对不能到普通学校就读的中度残疾儿童,安排到特教学校就读;对不能到普通学校或特教学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通过送教方式提供教育保障,要求高质量送教。对随父母在外地生活的残疾儿童,积极协调流入地教育部门提供教育保障,对教育无着落的残疾儿童,通过远程送教方式提供兜底保障,切实做好了适龄残疾儿童教育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