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我镇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将我镇今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帮扶措施
落实网格化管理。全镇共划分171个网格,网格员由村民组长、党员、致富带头人、乡贤等担任,对网格内所有农户进行监测管理,结合自身平时生产生活,对网格内长期在家生活的农户,经常上门走访;对长期外出的农户至少每季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一次,抓好节假日农户返乡时机,及时上门走访。配合镇村做好集中排查工作。对发现的返贫致贫风险、收集的农户诉求和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上报给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积极向网格内农户宣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政策,提高农户政策知晓率。对排查出需要动态管理的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及时上报村专干,村专干上报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进行调整,并做好收集材料及统计台账。
强化预警处置。每月对县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反馈的预警信息进行逐户核查,并镇直单位部门进行科学研判,形成研判报告。针对困难群体、提前解决困难,有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为其正常生产生活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已累计处置风险预警信息2548条。
开展集中排查。马井镇2023年5月底开展集中排查,按照动员培训、实地排查、信息采集、工作总结四个步骤有序稳步推进监测排查工作。此次排查从5月8日开始动员培训对镇村干部开展专项系统培训19次,全镇15个村动员400名网格员、村组干部等人群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排查,5月22日共排查22634户,76878人,对排查出的环境卫生差、有就近务工就业需求、务工信息错误、系统帮扶措施更新不及时、拟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等62个问题通过安排环境公益岗清扫、开发防溺水公益岗、介绍务工、系统全面筛查、拟识别纳入监测对象等方式进行整改,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同时在排查过程中,抓住重点人群,对整户无劳动力、近两年识别和申请的低保、单人特困供养户、新致残家庭户、重度残疾人家庭户、有大额自付医疗支出户进行动态监管,按照监测户识别标准应纳尽纳,新增监测对象目前录入系统33户77人,高强度确保脱贫户不返贫、重点人群不致贫。
落实问题整改。马井镇6月以来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领我镇问题15条,其中国家考核评估反馈和自查问题认领9条;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认领4条;县自查问题认领2条;扎实做好问题梳理、措施细化,稳步推进。已完成全面整改。
做好萧县问题整改“回头看”。马井镇10月13日开始结合我镇工作实际,认领我镇问题13条,其中国家暗访调研反馈问题2条,省一链三单反馈问题3条,国家考核评估反馈和自查问题认领1条;省考核评估反馈问题认领2条;县自查问题认领5条;扎实做好问题梳理、措施细化,稳步推进。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政策落实,实现稳定增收
我镇2023年实施了特色种养业补助到户项目,610户发展种植和养殖,共发放奖补资金78.965万元补助;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务工就业,全镇共2631人,公益岗位共538人:护林员30人,互助岗113人,辅岗208;村级开发公益岗187人:光伏公益岗119人,增加防溺水公益岗:68人。申请交通补助1031人。雨露计划补助202人共30.3万元;310户光伏发电持续受益,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5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收入8-35万元;全镇3120户434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11人享受特困供养待遇;脱贫户和监测户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小额信贷2023年新增274户,1365万元。支持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户和监测户持续稳定增收。
推动项目建设,强化资产管理。2023年,我镇已实施衔接资金项目3个,分别为:进村入户路、庭院经济和特色种养项目共投入资金698.965万元;其中进村入户路投入资金570万,共修路12.65公里;庭院经济50万元;实施了特色种养业补助到户项目,支持610户发展种植和养殖,共发放奖补资金78.965万元补助涉及产业发展直补到户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这2个项目建设已完工验收。资金使用和实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阳光操作、运行规范,均履行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开等程序,全面接受群众监督,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收益。项目建成,将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后劲,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增收。我镇对2013年以来各级各类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各村均建立了2013-2021年资产管理台账,底数清晰、权属明确、效益明显、管理规范。全镇各类资产均明确了相应的运营主体、管护主体和收益权人等。
力保粮食安全,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仓储保鲜、农贸市场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王楼村标准化生产基地,旨在通过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主导产业。村集体将蔬果大棚承租于合作社或涉农公司,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8万元。入股合作社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通过订单收购、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等多种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务工,提高收入水平。同时调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辐射带动发展果蔬种植,增加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清除河道垃圾、杂物、违建,河道面貌明显改观。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效提升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平。我镇全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今年新改户用厕所630个基本入院入室,全镇公厕全部移交第三方公司统筹维护管理,镇、第三方、村建立“三级所长制度”,同时制定责任清单和监督举报电话,高效高质的保证公厕能够能够实用。创新探索环境公益岗市场化,与安徽文旅服务公司达成合作,利用第三方公司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高标准“闭环”推进环境治理工作,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同时合理布局通组入户路的基础网络,稳步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在道路两侧尝试栽种高密度绿化苗,有效解决了道路两侧乱停乱种问题。发挥公益岗位人多的优势,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农村户外广告的问题。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如火如荼,不断为村庄提“气质”、升“颜值”,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存在问题
思想松懈重视不够。部分干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认识不足,存在松懈思想,推动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上仍有一定差距。
数据质量有待提高。镇村两级从事乡村振兴人员变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新进人员对政策理解不深、指标把握不准的情况,数据质量、信息报送等较之前有所下滑。
少数群众卫生意识不强。受落后观念的影响,少数群众对环境卫生重视程度不足,仍存在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虽然已经整治,但要长期保持压力较大,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还需进一步发力。
“双基”建设短板突出。近几年双基建设和公共服务条件已明显改善,但日常的管理维护机制还不完善,部门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较薄弱。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抓不懈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常态化。虽然全镇已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要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仍然是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强化网格化管理机制的长效运行,不断提升网格员工作能力,让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工作优势,对返贫致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做到“应纳尽纳”。筑牢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二是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加大力度争取上级衔接补助资金,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目的,平稳有序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是强化就业培训,提升专业技能。以就业为抓手,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政策咨询、介绍务工等方式推荐脱贫群众参与务工,实现脱贫户的稳定脱贫,稳定就业;大力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加大培训和技术推广力度,使农业新技术尽快深入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生产力,使我镇由农业生产大镇变成农业生产强镇。
四是盘活乡土资源,聚合发展活力。着力抓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强化引导和培育“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发展现代农业体系为支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发挥自然、地理资源优势,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给种植大户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产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发挥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激发广大脱贫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马井镇乡村振兴工作站
2023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