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工作要求,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合法权利,我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任务,直面问题,压实责任,合力推进,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萧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7510人,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95人,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
落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学习生活需求,提升教育公平。按照寄宿生初中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标准分学期进行资助。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确保义务教育如期实现控辍保学工作目标,我县强化措施,精准发力,举全县之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1.健全措施 全面控辍
制定出台控辍保学方案。教体局相继出台了《萧县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萧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籍管理办法》等文件,全县逐渐形成了控辍机制健全、帮扶对象全覆盖、工作清单明确的控辍保学工作格局,为助推萧县全面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立“6+8+8”控辍保学机制。即“六包责任制”,县局股室包乡镇、中心学校人员包学校、学校班子成员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任课教师包学生、学校联合行政村包家长,层层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控辍保学包保责任。
完善控辍保学工作体系。建立控辍保学联动长效机制,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 “三级联动”,齐抓共管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健全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控辍保学联席会议制度,压实乡(镇)、部门、学校、家长控辍保学责任。
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程序。“辍学处理程序”为:教师发现辍学学生的当天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后当天记录辍学学生名单和劝返安排等并派相关人员入户进行说服动员工作,说服动员5日内(不含双休日)人不返校的,学校向当地政府报告,政府接到报告后2日内发出返校通知,对不返校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强制返校,同时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向县教体局和相关学校通报,并书面报告县政府办公室,县教体局和学校负责人对辍学学生和监护人进行动员,并及时向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辍学学生情况。
2.加强宣传, 依法控辍。
教体局把每年3月和9月定为“控辍保学月”,在宣传月期间,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学校悬挂控辍保学宣传标语,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教体部门配合司法、派出所走村入户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告知学生家长确保孩子完成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法律义务;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学校通过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等系列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主动送孩子上学,并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日常的监督和教育,有效防止失学、辍学现象的发生。
3.实施教改控辍,兴趣导学,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是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常规管理规定,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活动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吸引力,使学生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中得到浸润和陶冶。
二是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及时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其辍学念头。
三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加学校吸引力,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全面改薄”工程,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相关建设标准,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加强校园绿化、美化等环境建设,形成优美和谐、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四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做好因基础差而厌学、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思想有问题、行为失范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感化、转化工作,切实将帮扶关爱工作落到实处。
4.落实学生各项资助政策。
一是对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免学杂费或资金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幼儿园每生每学期500元,小学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625元。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每年增加公用经费每生200元,农村小规模不足100人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
二是建立并完善从学前到高中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给予重点资助,切实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为切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计划
1.加大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儿童的关爱和个性化教育。
2.继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对无法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一定接纳能力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进的来、留得住”。各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要大力实施科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促进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安下心、学得好”。要深入落实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提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