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 > 萧县人民政府 > 义务教育领域 > 学生管理 > 学生资助政策
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学生资助政策
发文日期: 2021-05-27 18:15:16 生成日期: 2021-05-27 18:15:16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萧县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萧县预防和处置经办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应急预案
词:

萧县预防和处置经办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应急预案

发表时间:2021-05-27 18:15信息来源:萧县教育体育局作者:教体局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受理期间发生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处理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总的原则是:"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以预防为主,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处置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中出现突发性事件工作要以组织和协调并重,充分利用教育部门的组织优势,防范和化解突发性事件。

二、组织领导

县教体局成立预防和妥善处置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过程中出现突发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处突领导小组在县国家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县教育工委、县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教体局资助中心、党建办、办公室、安全股、计财股、人事股、基教股、职成股、政策法规股等负责人组成。

三、适用范围

(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做好受理应急防范方案。

(二)社会安全类群体事件:包括涉及申请贷款的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

(三)事故灾害事件:包括受理期间发生学生拥挤踩踏造成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

四、预防工作

(一)加强宣传,通过多渠道宣传我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模式。由原来集中县行政服务大厅一个窗口,现扩大到23个乡镇中心学校均可办理的“1+23”模式。及时发布办理时间和地点,避免群众集中办理。

(二)加强应急工作物资储备。建设监控系统,采购防疫物资。对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给予安全防护保障。

(三)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要预留工作场地,用于接待群众来访和疏导集中办理贷款的群众,并派专人负责接待工作,做到有地方坐,有水喝,有人听意见,方便咨询。

(四)资助管理中心要做好相关信息收集工作,发现有关问题要及时上报沟通,寻求解决办法,要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五、应急预案启动与处置

1、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向县协调小组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局处理突发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要及时赶到现场,做好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同时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局处突领导小组、学校的负责人要面对面地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要求,符合贷款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对不符合贷款政策要求的,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确因工作不力而侵害学生及家长权益的,要如实讲明情况,尽快予以纠正。

4、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对现场处置时向学生及家长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公众公布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5、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六、信息报送

(一)基本原则

1.迅速。突发事件发生时,处突领导小组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应急管理局(萧县应急办)和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真实。报送信息做到客观实际,真实准确。

3.全面。力求全面准确、多角度地提供信息。

(二)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三)报送形式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采用分级报送原则。突发事件信息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报送书面报告,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用录像摄录的形式。

七、信息发布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向社会客观、准确、全面、及时地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