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2021年,萧县计划培训500人,其中培训经营管理型人员200人、专业生产型人员250人、技能服务型人员50人。截至11月底,培训任务已圆满完成,培训完成率100%,培训合格率100%。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议事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要求。
二是扎实开展培训。突出产业引导,坚持精准培育,做到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科学编制培训方案,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分时段培训。积极采用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相结合等方法开展培训。
三是创新培育机制。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训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产业发展结合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机制,支持参训农民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参加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联合妇联探索开展妇女培训等,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
四是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根据产业分布、农业类型、培训学员的特点,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持续跟踪农民训后产业发展,通过跟踪服务,农技人员可以及时为广大学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帮助学员更好地实现创业增收,提升产业效益。
五是强化总结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通过利用各类媒体及工作简报宣传、编印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做法、经验和成效。
(科教股 彭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