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内容分类: 特殊教育
发文日期: 2024-05-17 16:37:22 生成日期: 2024-05-17 16:37:22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发布机构: 萧县人民政府 文  号:
名  称: 萧县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融教育的几点做法
词:

萧县特殊教育学校实施融教育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4-05-17 16:37信息来源:萧县教育体育局作者:教体局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一、融合教育的意义
词典解释:融合教育是继“回归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论,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最终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融合教育全面推进,在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设立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部”。按照《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要求,我校在坚持办好智障、听障教育的基础上,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积极构建融合教育课程,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二、融合教育的做法
首先,通过专题学习和政策宣传,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接受“融”合。提到“残疾”不少教师存在认识的误区,甚至与“残废”划等号,从思想上排斥他,我们引导教师学习特殊儿童教育学、心理学,重新认识残疾儿童及其实施教育的可行性。
其次,通过改变物化设施,建设无障碍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受限制的环境,让残疾孩子“融”进来。
最后,认真研究课程,让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内容的审核。教师通开展前期评估,并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确保“融合”成果。

三、融合的成效
学生韩某智不能走路,由奶奶用小车推着,手也没力气拿东西。也许是因为身体残疾,韩某智的自卑情绪很严重,不愿意和人交流,目光不敢与老师、学生对视。家长愁的不得了!学校得知情况后,立即研究解决,决定把他安排在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授课教师由工作负责的孙老师担任。
面对这个孩子, 孙老师想:“四十一个刚入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够我们花费精力了, 怎么有精力再去特别照顾他呢?”但是看到老人家一脸心酸的样子,她也勉强同意了:给这个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通过和他奶奶的交流,孙老师了解到韩某智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很少,对于这样一个孩子,她认为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
不给残疾孩子带来歧视和伤害,这是对残疾孩子最起码的尊重。首先孙老师想法让韩某智信任她、喜欢她。因为韩某智在家很少出门,没有上过幼儿园,很少与人交流,刚开始他很怕老师,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 孙老师一次次找他谈心,让他感受到在老师心里他和别的同学都是一样的,只是身体上出了一点小毛病,不影响学习。况且这都是暂时的,他的毛病只要坚持锻炼,进行康复训练,总有一天会好的。一次次的鼓励让他有了进步!
由于身体肌张力不足,他的手握笔力量不够,孙老师一方面学着康复知识,在家长的配合下练习粗大动作,又慢慢教他精细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能拿住笔了。为了教他写字,孙老师不厌其烦的手把手地教, 哪怕一点点的小进步,她都会放大了去夸奖:“你真棒”“好极了”“加油”“进步真快……” 慢慢地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孙老师对他的爱,他对老师敞开了心扉,脸上有了笑意, 那是天使般快乐的笑。
孙老师的关爱使韩某智学习有了很大进步。孙老师教育同学们,韩某智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孩子,只是身体出了一点毛病,行动不太方便,学习上接受知识可能会慢一点,但是他很坚强,希望同学们都能和他成为好朋友,鼓励引导大家在学习、生活上一起来帮助、关心他。渐渐的韩某智愿意和同学们交流,课间也能看到同学们围着他玩一些小游戏。
实施融合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韩某智的教育已充分证明这一点。为了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孙老师积极与其家长沟通,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疾病史和对孩子的期望等等。有了这第一手资料,然后才能共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的支持才能利于计划的实施。他的家人对其十分疼爱,对其教育也非常重视。孙老师建议他们对韩某智除了学习上的辅导外,还要找专家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家长愉快的接受了。非常幸运的是,韩某智有一位非常爱他,又特别有耐心的奶奶,奶奶虽然不识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他会用手机拍下来,回家让韩某智的妈妈辅导他,课间她扶着孙子不厌其烦找老师批改作业。在老师的鼓励下,韩某智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了。课间,奶奶除了扶孙子上厕所,就是帮小董智练习走路,做康复练习。但是我觉得对韩董智来说,只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是不够的,家长要带他走出去。
打开孩子和家长的心结是融合教育实施的关键。为了让韩某智融进来,学校请来心理咨询师对其和家长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如果希望自己孩子在社会上被平等对待,家长自身观念就要改变,接受他、面对他、改变他。理解、接纳、包容自己孩子。家长要勇敢的带着孩子走出家门 接触外面的世界。
近年来,我校的招生对象由单一的聋到智障、孤独症和多长残疾并存转变。在招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在特教班有点“吃不饱”,就动了让他们上“普通班”的心思,尽管很难,融合教育也就慢慢地落地了。
学生苏美娜,2012年出生于张庄寨镇李楼村,智力二级残疾,弱视0.2—0.4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身体残疾,意味着几乎失去了所有关于未来的出路。她身残志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乒乓球训练,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在安徽省第五届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女子乒乓球单打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