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策,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萧县特殊教育学校)
一、背景情况
从2013年开始,宿州市教体局等七局委联合连续下发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有效推动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特殊教育各科课程标准,教学有了根本遵循。2022年10月,宿州市教育体育局又联合市发改委等6局委联合下发了《宿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计划积极贯彻“儿童最佳利益”理念,促进残疾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
近年来,我校乘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春风,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坚持“让生活走进教育,让教育改变生活”的办学理念,加大投入的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全力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协调教体局、残联、卫生等单位,建立招生入学联动机制。每年5月份召开由县教体局牵头,残联等单位参与的残疾儿童入学安置会议,明确当年的招生原则、步骤和方法,具体由我校负责实施,根据评估结果,分类采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等不同的安置形式。目前,我校各类残疾儿童在籍人数达496人,其中在校残疾儿童108人(随班就读15人)。
残疾儿童入学安置会议现场
今年9月,我校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组建了孤独症
儿童康复部,指派一名业务能力强又善于沟通的支委成员具体负责康复部的工作。暑假期间,学校选派2名优秀教师到南京康宇儿童发展中心跟岗学习孤独症理论、评估和实操。目前,第一批孤独症儿童11人已入学,初步完成了阶段性评估,即将开展个别化教学与康复。至此,康教结合的雏形已初具。
陈老师和单老师在参加培训
——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我校一校两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存。为了做好融合教育,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专题学习和政策宣传,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接受“融”合。提到“残疾”不少教师存在认识的误区,甚至与“残废”划等号,从思想上排斥他们,学校利用业务学习等方式带领教师学习特殊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和融合教育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对残疾儿童的认识,了解实施融合教育的可行性。
其次,通过改变物化设施,建设无障碍通道,最大限度减少受限制的环境,让残疾孩子“融”进来。学校改建多处无障碍通道,为残疾孩子的“行走”减少了障碍。学校根据师生心理健康需要,投入约25万元建设标准型心理咨询室。包含办公接待区、个别辅导区、团体游戏区、情绪宣泄区。同时,配置必须的物品: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包括心理档案系统)、团体心理辅导箱、游戏心理辅导书、沙盘游戏成套设备、感觉统合玩具、放松椅、宣泄人等。
心理咨询室一角
最后,认真研究课程,让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内容的审核。教师通开展评估,及时沟通家长,根据实际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确保“融合”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在特教班里吃不饱,就尝试着让他们上普通班就读,让他们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尽管很难,融合教育也慢慢地落地了。”
今年10岁的小韩肢体残疾,2021年进入萧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小韩由于身体肌张力不足,不仅行走困难,而且手也握不住笔,但经过测试,小韩的智力尚可。在特教班就读,小韩感到所学的内容很浅显。经评估和与家长商讨,学校决定把他调到普通班进行随班就读。也许是因为残疾,小韩的自卑情绪很严重,在普通班里不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且学习很吃力,可学校、老师、家长没有放弃。两年来,在家长的配合下、老师的呵护下、专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下,现在小韩不仅能握笔写字,肢体机能已恢复到用手牵一下就可行走的程度,而且文化课学习也能跟上了班。融合教育受益的还有小娜。她是多重残疾,学校发挥融合教育的优势,在县残联的帮助下,让小娜在课余时间参加乒乓球训练。小娜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在安徽省第五届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女子乒乓球单打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生小娜在训练
目前,我校已有15名残疾儿童像小韩、小娜一样在普通班级就读,这些学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我校有30余年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提升计划实施以来,学校不断加大投入,软硬件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两年投入约300万元,建设了能容纳50名学生的云机房,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翻修了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和生活区,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录播室并投入使用;新建孤独症康复部,并添置了必须的设施设备;购置了云教育教学系统。
云机房一角 录播室
目前,教学手段较为先进,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支撑能力。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我校多措并举,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学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主题,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警示教育等活动,引领教师做“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坚持把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作为根本。通过学细则、找差距、抓落实,确保教育教学常规落地;运用督导这个杠杆抓常规的实施过程,采取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教学常规常态化。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以“问题”为中心,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以“目标”为导向,对教师有计划的培养。积极开展教研月、读书月等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我校教师的整体情况是:
学校现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2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15人,学历合格率100%。
三、经验启示
1.政府是依靠。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特殊教育,成立了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确保资金、评估、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尤其是近年政府积极协调专项资金,建设了必须的功能科室,保障了教学和康复的需要。
2.教师是关键。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7.5岁。教师参加工作时间均在15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驾驭课堂扥能力较强。
3.制度是保障。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学校根据实际,不断完善备、教、批、辅、评各环节的要求和入学、评估、康复、评价的制度要求,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事虽难,做则必成。”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定会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