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青龙集镇位于萧县西南,地处豫皖交界处,境内有王引河、卫星河等河渠,G311国道与G237国道在此交汇,交通便利。2024年度全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有耕地3.3万亩,下辖6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总人口3.1万人;2024年度全镇生产总值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
【农业】青龙集镇坚持“主动小麦、扩大玉米、稳定大豆”的发展方向,小麦生产在本镇具有重要地位,种植面积占单季面积的85%,产量和商品率均占粮食总量和商品率的75%以上,亩产量达500多公斤,玉米面积成倍增加,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今年小麦播种面积3.0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1万亩,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14万亩。2024年度,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48亿元,粮食总产量2.8万吨。持续巩固集中养殖区建设成果,肉牛存栏量0.4万头、年出栏量0.9万头,肉猪存栏量0.2万头、年出栏量0.4万头。持续完善蔬菜大棚、胡萝卜基地和黄花菜基地,积极推广“萧龙花”“萧龙兔”“小磨香油”等本地商标,全镇已形成大棚蔬菜、胡萝卜、黄花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示范基地;有机颗粒肥加工厂作用发挥良好,形成一定规模的循环利用产业链;建成了集中统一、条件合格、规范管理、开放使用的专业动物生产兔房,实验兔及肉兔年出栏量达2万只。
【乡村工业】青龙集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了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024年度,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扶持力度。2家规上企业、4家四上企业和2家线上大个体商贸企业年产值近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53亿元,经济发展呈稳中有进态势。
【环境整治】2024年度青龙集镇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细化农村环境整治举措,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抓好镇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抓农村面源污染源治理,加强畜牧行业污染整治,加大黑臭水体的督查整改力度。对适养区建立养殖场遗留问题,召开分管领导、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进行会商的办法,严格审批手续,执行环保“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常态化开展沟、河、塘、渠污染物清理工作。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和“田长制”工作。一是人居环境增颜提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环境保护大宣传,凝聚思想共识,张贴各类环境保护宣传标语达210余条,悬挂横幅130幅;动用挖掘机、农用车、保洁车等机械,清理村内沟塘15处,清理村内沟渠4.5公里,清理畜禽粪便、生活等垃圾40吨,清理残垣断壁32处,乱搭乱建,清理废旧广告牌38个。二是污染防治扎实有力。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压紧压实大气污染防治、环保督查、秸秆禁烧等工作的政治责任。2024年,完成惠民沟清淤截污护坡治理和5处黑臭水体治理,经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水质达标;常态化开展清理“散乱污”企业、治理散煤污染、规范餐饮油烟排放检查等专项活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组织开展检查巡查90次,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2家,物料堆场及水泥预制场厂配备雾炮机等抑尘设备3余台,监督整改3家。三是秩序规范精准发力。全力创建整洁、文明、有序的集镇环境,采取“集中整治+常态整治”双结合制度,常态化对镇中心区域和国道沿线摆摊设点、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2024年,下发整改通知书87份,新增消防设施2处,清理各类广告186处,镇域环境和商贸秩序逐步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青龙集镇已建成4个美丽乡村,2024年度青龙集镇持续巩固“王楼、胡贾庄、路口、高尧”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镇域内基础设施、道路路网的建设情况,积极谋划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积极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力促镇域道路通达深度和网格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落实财政奖补项目12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和防护网安装。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青龙集镇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领,着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定位、精准布局、精准落实。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对全镇1742户4445人脱贫人口和106户254人监测对象做到帮扶全覆盖。2024年落实到户资金33.82万元,支持240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落实50万元资金用于青龙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项目;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经营,增加土地集约面积300亩,实现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充分依靠村级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村集体增收和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党组织领办特色项目,各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力,呈现出多业互动、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24年全镇集约土地5226亩,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92.59万元;目前全镇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6.06万元、村均收益64.06万元。办理小额信贷96户,发放贷款437万元。抓牢动态监测守底线,抓实问题整改,2024年新识别监测对象6户16人,发现并整改问题16条。
【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更有“厚度”。以持久之功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升。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健全完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社会救助体系。2024年发放低保救助金551.7万元、特困供养救助金204.2万元,发放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金17.3万元、两残补贴67.8万元,发放高龄津贴71.85万元,落实冬春救助资金11.2万元。文体事业更有“热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持续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用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让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2024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次,服务群众0.9万人次;开展各类知识培训12次,送戏下乡15场;开展全镇广场舞大赛、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以及象棋等体育比赛20余次,较好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服务更有“温度”。坚持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健全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医疗帮扶服务,保障持续享受较好的服务;做准做好困难学生救助工作,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到位。常态化开展健康体检、教育服务等民生关切点志愿活动,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