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卫生健康单位:
现将《萧县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萧县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实施方案
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附件1
萧县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健康萧县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工作方案》和《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建设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任务
根据《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工作方案》和《宿州市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建立健全我县医疗卫生补短板机制;到2025年,我县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53张左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84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8.3人,主要医疗卫生资源指标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按照工作规划,到2025年我县床位数应达到7000张,目前实际为5103张,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53,需要新增医疗床位1897张;我县执业(助理)医师应达到2895人,目前实际为2148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9人;需要新增人数为747人;注册护士应达到3594人,目前实际153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84人,需新增2059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1050人,目前实际12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8.3人,需新增 929人。
二、落实措施
1.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萧县分院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把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医院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提升县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围绕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的专科医疗需求,积极争取省级肿瘤、儿科、神经内(外)科、中医等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积极推进凤城医院建设,建设地点: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凤北新区,龙腾大道西侧,规划发展大道北侧。用地面积:142668.2平方米。建设规模:约3043床综合医院。总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车库5.1万平方米)。
2.全力提升医院能力。加快推动县人民医院向三级医院迈进,县中医院建设成淮北地区一流的花园式中医院,积极争取更多乡镇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根据所在地需求适当增加床位数。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积极申报“十四五”省级医疗卫生重点专科,力争数量上达到4个左右。加强与淮北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耳鼻喉科、与皖北煤电总医院合作共建新生儿科。萧县中医院搬迁后,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中心、骨科、肛肠科等陆续建成。萧县妇幼保健中心妇产科建成并正常开展业务。同步配置升级所需医疗设备,推动医疗服务量质效协同提升,技术水平持续进步。
4.培养高层次人才。到2025年,引进培养10名以上全日制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同时,引进培养100名以上全日制硕士或具有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技术人才占比超过10%。(1)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聘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在公立医院编制自建池、周转池、员额池总量内,新进人员由医院组织公开招聘,招聘结果报相关部门备案,卫健、编制、人社等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完善乡镇卫生院人才招聘机制,对具有医药卫生类大专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等资格的人员,由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共体牵头医院提出用人需求,县级卫生健康部门统一组织招聘,招聘方案及结果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各乡镇(除龙城镇)卫生院可以拿出不超过本乡镇卫生院招聘计划的30%,面向本县、本市户籍人员或市属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在所聘岗位服务满3年后方可流动。在乡镇卫生院人才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心卫生院对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普通卫生院对具有乡村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优先招聘。(2)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二级医院、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引进全日制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乡镇卫生院引进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药卫生技术人才,可简化招聘程序,以面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聘引进。引进的人才可优先聘任行政职务,在原单位担任行政职务的按照不低于原职级安排相应行政职务。鼓励采取多点执业、挂职兼职、顾问指导、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积极推行政府与高等医学院校或高层次医院合作共建,采取医院托管、紧密型医联体等模式,由高等医学院校或高层次医院派驻临床、管理团队,促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
5.建好九支队伍。(1)院长队伍。建立完善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年薪制,每个医院配备1名总会计师和法律顾问,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通过举办院长培训班、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提升院长管理能力,配合市卫健委落实公立医院院长培训不少于2周时间,县卫健委每年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不少于3周时间。通过开展对公立医院实行“四型医院”考核,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十佳、十差”考核,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实行“四级管理”考核,提升院长队伍能力和素质。(2)全科医生队伍。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达到3人以上。积极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宣传,支持综合性医院部分专科医生和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经培训合格后转岗为全科医生。(3)专业医师队伍。加强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病理、麻醉、急诊等紧缺专业医师队伍建设。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儿科医师达到0.7名以上;每千分娩量产科医师达到15名以上、助产士达到6名以上;每十万常住人口精神科医师达到2.8名以上,加强精神病院建设。其他紧缺人才同步增长,紧缺状况明显改善。(4)护理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县注册护士总量大幅提升,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5%,全县医护比达到1:1.4,二级医院床护比达到1:0.55。建立护士岗位培训制度,重点加强专科护士、新入职护士、护理管理人员、基层护士、助产士等培训。(5)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中医师达到0.4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达到20%;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70%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引进培养一批名中医和中医药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具有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服务从业人员。(6)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量达到每万常住人口1.75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70%。引进培养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7)妇幼健康人才队伍。到2025年,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数量达到每万常住人口1人,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80%,临床人员按设立床位数以1:1.7配备。引进培养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人。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加挂“妇幼保健院”牌子,实行事业单位财政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模式,落实绩效激励机制。(8)监督执法队伍。到2025年,全县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达到每万常住人口1.5名,引进培养15名卫生首席监督员、50名卫生监督紧缺专业人才、200名基层复合型卫生监督人才。(9)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4名,原则上乡镇卫生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按每千服务人口1.5名配置。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执业(助理)医师执业。
6.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1)全面对接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发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萧县人民医院、萧县中医院建成国家级“名医工作室”一个,省级“名医工作室”两个,借助徐州矿务局总医院、徐州中医院两个医联体的医疗资源提供门诊诊疗、手术等服务,开展技术帮扶、带教培养、科研项目。鼓励专科共建、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技术托管等深度协作模式,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2)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利用5G等信息化手段助力远程医学发展,县域内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远程医疗平台。开展点对点式远程医疗,萧县人民医院接入北京301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络。
7.加强医疗服务网络建设。(1)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持续做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2)进一步完善“120”指挥调度中心,扩大基层急救站点数量,加强人员和设备配置。(3)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疾病防治知识和“大病不出省,一般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就医理念,引导群众提高对县域内医疗机构的认可度,就近优先选择合理医疗机构就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附件2
萧县2021--2025年指标分解表
医疗卫生资源年度工作计划 |
|||||
医疗资源情况 |
2021年度 |
2022年度 |
2023年度 |
2024年度 |
2025年度 |
床位数(张) |
5200 |
5450 |
5700 |
6000 |
7000 |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比 |
4.11 |
4.31 |
4.5 |
4.74 |
5.53 |
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
2300 |
2450 |
2600 |
2745 |
2895 |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比 |
1.82 |
1.94 |
2.06 |
2.17 |
2.29 |
注册护士数(人) |
2150 |
2510 |
2870 |
3230 |
3594 |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比 |
1.7 |
1.98 |
2.27 |
2.55 |
2.84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人) |
307 |
493 |
679 |
865 |
1050 |
每万常住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比 |
2.43 |
3.9 |
5.37 |
6.84 |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