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阅读人次: 字体:   ]

关于印发萧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3-12-11 16:18 信息来源: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责任编辑:卫健委 阅读人次: 字体:   ]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直医疗机构及民办医疗机构:

为全面提升中医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改善中医药服务,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创建成果。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制定了《萧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1210

抄报:市卫健委、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刘圣军副县

萧县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中医药服务秘〔2023〕49号)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2023-2025年)工作方案》(宿卫中医2023〕1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中医、用中药感受为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实施一批改善中医药服务的措施,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贯穿于中医药服务各流程各环节,推动形成寻医问药更方便、优质资源更可及、服务模式更亲民、服务行为更规范、健康文化更普及的中医药服务供给新格局,人民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预约诊疗服务

1.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提供诊间、电话、自助机、网站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就诊分时段预约精确到30分钟以内。

2.全县各医疗单位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提供预约挂号路径信息,方便群众直接扫码进入官方预约页面,实现医院号源一码直达

3.促进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根据有关要求市级医院预留不少于10%的门诊号源向县级医院开放,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不少于20%的门诊号源向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放,由授权医疗机构或家庭医生登陆预约。

4.县中医院设立检查检验集中预约中心,将医生为同一患者开具的检验、B超、CT、MRI、胃镜、肠镜等多个检查检验项目或有复杂告知的检查项目,集中一次性完成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并精确到30分钟以内。提供检查检验结果网上查询、移动推送等方式,方便患者查询。

5.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对于诊断明确且因相同疾病就诊的复诊患者,医疗机构可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或预约诊疗平台,预约复诊所需的检查检验,并根据检查检验出结果时间匹配复诊号源。

(二)优化中医医院门诊、急诊服务

6.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并完善门诊综合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诊、审核盖章、医保咨询、医联体转诊、投诉建议受理、轮椅租用等一站式便民服务。

7.招募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等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为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就医指导和便民服务设施配备。

8.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周末门诊、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增加中医药服务资源,方便群众就医。

9.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规范设置急诊科,提高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

10.鼓励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老年综合服务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

(三)开设中医专病门诊服务

11.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根据本院特色,围绕本地区诊治需求量大、受益人群广、发病率高、潜在患者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症状,优先选择中医优势突出的病种或症状开设专病门诊。探索提供一体化的专病全程服务模式。

12.原则上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病门诊建设侧重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县中医院专病门诊建设侧重疑难危重疾病至少选择1个专病或专症建设专病门诊。到2025年,县中医院至少设置专病门诊2个

(四)提升中医儿科服务

13.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儿科门诊,鼓励县中医院设立儿科病房。

14.增加适宜儿童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种类,提倡儿童中医非药物疗法靠前站,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治疗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中的应用和推广。

(五)优化老年患者就医体验

15.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老年医学科),为提供老年患者一站式服务。加强老年病科与营养、康复、精神、检验等科室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发挥营养和康复治疗的积极作用。

16.加强老年病科医师专业培训,提升常见多发老年病诊治能力,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强化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用。

17.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保留一定比例的老年人专属现场号源。配备导医、志愿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六)发展中医药康复服务

18.加强县中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合医院实际,积极设置康复科2025年,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

19.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推广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服务模式,开展床旁复,实现中医康复早介入,全程参与疾病治疗过程。县中医院力争实现中医康复全科化。

20.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将中医康复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增强康复服务延续性。县人民医院强化康复科内涵建设,发挥针灸、推拿等中医药综合康复优势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开展慢性病康复、残疾人康复、工伤康复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类中医康复机构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中医馆内设置中医康复诊和康复治疗区

(七)强化中医护理服务

21.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加强病区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力争实现中医护理全科化。

22.规范护理人员中医技术培训和使用,鼓励为有中医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中医护理服务,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社区、家庭延伸拓展。

(八)加强中药药事服务

2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要积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按医师处方提供丸、散、膏以及复方颗粒等剂型服务。

24.积极开展中药代煎、配送服务,缩短患者取药在院等候时间。县域公立牵头医院建立智慧化共享中药房、中药煎煮配送中心,为区域内患者提供中药煎煮配送服务。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智慧中药房建设全覆盖。

25.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探索开展中药药学服务门诊,提供个性化的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和咨询。

(九)发挥县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作用

26.持续加强县中医两专科一中心”内涵建设,强化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提升肺病、脑病、心病、骨伤、皮肤、肿瘤等专科专病和急诊诊疗服务能力。

27.建设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设在县中医院,积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指导、规范、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大力推广银针行动十病十方

(十)开展身边中医工程

28.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

29.积极对接县域外名中医资源,加强杭州市拱墅区对接帮扶,融入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合作;实施萧籍医疗贤达传帮带,鼓励地市级以上名中医团队来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工作室,既方便群众看名中医,又为基层传帮带。

30.加强家庭医生团队中医医师配备,力争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31.鼓励中医(专长)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按照《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登记的执业范围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十一)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32.加强县中医院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实现中医治未病全科化。

33.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点人群、重大慢性疾病和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4.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干预服务试点经验。

(十二)提升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35.加强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各民办医院及眼病医院等专科医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床位占本院床位的比例不低于5%。

36.县人民医院、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等要求纳入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执业登记、等级评审(复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

37.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两家中西医结合医院支持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临床科室会诊、查房、重症病人抢救等,组织开展西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

38.鼓励县人民医院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提供针灸、推拿、刮痧、火罐、中药熏蒸等中医药治疗方法。

39.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积极对标对表开展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

(十三)规范中医医疗服务秩序

40.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意识和能力。

41.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诊疗科目设置、执业范围以及从业人员资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中医诊疗标准规范、护理规范、中药药事管理规范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42.严厉打击假借中医名义开展非法行医、损害群众健康权益的行为。

(十四)传播中医药文化传承龙城医派

43.擦亮龙城医派名片。持续开展龙城医派医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整理研究,出版龙城医派医家系列著作,持续提升龙城医派影响力、关注度;实施寻找身边的中医世家和中医传承佳话活动,深度挖掘中医药文化,讲好萧县中医药故事;常态化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工作,实地走访中医普查统计中医药古籍文献;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健康城镇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利用面粉厂等工业遗留厂房,加强中医药文化园及一条街内涵建设;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建设,挖掘本地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更新绘制全县中医药旅游地图,发布中医药旅游线路,倡导发展中医药旅游,提升中医药文化品质,普及中医药文化。

44.持续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宣传活动,充分用好《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读本等资源,传承悬壶济世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医风医道。

45.各单位在国医堂、中医馆、中医阁、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建设上,注重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优化中医医院环境建设,在医院建筑、内部装潢、绿化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中医药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知识推广。

46.感受中医药文化体验。依托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萧县博顿幼儿园及萧县庄里镇庄里学校、萧县华佗养生协会等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充分利用体验场馆的展示平台,开展中医药知识展览展示、中药材辨识、艾条加工、制作驱蚊、安神助眠等活动,让群众了解中医药知识。

47.开展龙城医派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依托中医药文化园及中医药文化街、华佗馆等场地开展龙城医派中医药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中医药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健康咨询、互动体验、龙城医派中医药学术交流、制作中医药文化产品等形式,使群众充分了解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自我养生保健意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同。

48.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全县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组织中医药人员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大力推广普及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医养生保健功法。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讲座义诊宣传等活动,为群众、学生、职工等送健康,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独特作用,切实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三、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3年12月)

县卫健委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安排相关工作。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于12前报县卫健委备案。

(二)实施阶段(2023年12-2025年9月)

单位通过落实工作任务,积极改善中医药服务的同时,每半年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县卫健委将按年度进行工作部署和工作总结,加强指导评估,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各单位每年7月8日、下一年度1月8日前将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进展情况报送县卫健委

(三)评估总结(2025年10-12月)

在各单位总结的基础上,卫生健康委对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进行总结评估,加强工作成效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于工作中发掘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组织宣传推广。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做好与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的有效衔接,一体推进。县卫健委及时研究解决行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督促指导和分析评估。

(二)建立长效机制

县卫健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为改善中医药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各单位应当成立专班负责改善中医药服务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深入一线,查找解决突出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不定期开展督导工作,并于2025年底前开展终期评估。市卫生健康委将根据行动实施情况,适时开展督导和评估。

(三)强化宣传引导。

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实施改善中医药服务行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县卫健委及时加强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报道,调动各方参与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级中医药人员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