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郭吉宣家中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老人正坐在门口。我介绍了来意,老人非常高兴,但因年事已高,许多事情记不得了,于是我提议让他唱一首歌,郭老即兴唱一首《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慢慢打开了老人尘封的记忆......
老人依稀记得,后勤3分部12大站负责平壤、沙里院、黄州、中和等车站负责物资装卸。郭老的34小站负责沙里院车站,志愿军利用夜间抢运物资,当时美机加大对志愿军后勤的封锁力度,每到晚上照明弹把天空照的雪亮,甚至地下的一根针都能看得见。紧接着就是轰炸机飞来投弹,大家就趁着间隙抢点装卸。
郭老记得有一次夜晚正在卸货车时,敌机飞来,没投照明弹,直接投弹,大家没有准备,不少人受伤。郭吉宣当时正扛一袋炒面往防空洞里搬,一枚重磅炸弹在他身旁爆炸,瞬间把他给埋起来。郭吉宣眼前一片漆黑,大脑一片空白,心想这次是光荣了,无法赡养家父母了,忍不住落下泪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眼前一亮,原来战友把他挖了出来。“小郭,没事吧。”“我没事。”说完郭吉宣抖了抖身上的土,来不及休息,他又投入抢运物资的行列。
停战以后,郭吉宣随部驻防朝鲜东海岸,每天除了军事训练就是挖防空洞。用来防备敌人空袭。大的洞可容纳一个连的部队,里面有各种生活辅助设施。小的也有十几平方米。那时水是宝贵的,贮水池是每个洞子的标配,由水泥预制板砌制。大家很用心修,把里面布置的像家里一样,洞里有人驻守。1956年,郭吉宣离开朝鲜回国,他于1958年复原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