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州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宿州市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以工代赈等机制,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致富。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既是当前促进有效投资、稳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出台目的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首先明确了实施以工代赈的对象范围。主要涉及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恢复重建等领域,其中交通领域主要包据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航设施,机场,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水利领城主要包括水库建设、大中型灌区新建和配套改造、江河防洪治理等;能源领域主要包括电力、油气管道、可再生能源等;农业农村领域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城镇建设领城主要包括城市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排水防涝、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保障性住房、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公共服务项目等;生态环境领域主要包括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湖和湿地保护修复、水生态修复、污染防治等;灾后恢复重建领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恢复和加固、生产条件恢复、生活环境恢复等。各领域由涉及相关职能的单位负责。
其次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第一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省和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综合考虑本地实际,分别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研究提出各自分管领域所适用的以工代赈的重点工程项目,分年度形成市、县项目清单。第二,重点工程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明确项目所在县域内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时间及劳动技能要求,并于项目开工前向相关县级人民政府告知用工计划,业主单位要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做好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合同签订、台账登记、日常考勤等实名制管理工作。第三,通过建立劳务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开展政策宣讲和劳动力摸底调查等工作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参与。培育壮大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提高当地群众劳务组织化程度。第四,统筹协调各类符合条件的培训资金和资源,大力开展实践培训和以工代训,帮助参与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切实解决好群众因技能不足而难以参与工程建设的问题,为重点工程项目提前培养熟练劳动力。第五,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发放劳务报酬,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虚作假等行为,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制。县(区)人民政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加强与项目业主、施工单位的沟通衔接,抓好具体工作,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政策落地见效。
(二)加大工作力度。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积极安排以工代赈专项资金,统筹相关领域财政资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加大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实施公益性项目。
(三)强化监管评价。要加强监管力度,紧盯项目审批、劳务用工、资金使用、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纠错、督促整改,市有关部门要将本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成效纳入相关考核评价范围,对县(区)工作成效开展年度综合评价。确保惠民政策真正惠及目标人群,切实发挥托底民生促发展的作用。
(四)做好宣传推广。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召开培训会、经验交流会,深入基层,做好新时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政策要求的宣传解读,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相互学习,借鉴推广。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当地群众通过参与以工代赈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鲜活故事。
五、咨询渠道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0557-3023515
来源:萧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