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主要指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主要亮点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研究讨论党建、人事、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对议定事项分解责任、严格监督、推进落实,确保党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和支部党建工作,通过“三会一课”等载体,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纳入党组会议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强化对宗教、统战工作的研究,不断增强党组班子成员抓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全面核查、整改、完善全县网上政务服务事项2.1万项,切实提高办事指南精准度和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度。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积极推行“一制度两窗口”,针对业务量大的涉企服务事项和便民高频事项设立周末“延时服务”窗口。设立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快落实“全省一单”工作,完成生态环境局等8家单位“全省一单”事项编制148项。开展“局长走流程”“局长坐窗口”系列活动。通过局长亲自体验“坐窗口”,推动领导干部由办事流程的设计者变为经办者,由坐在机关查找问题变为亲身体验办事流程发现问题,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共有30家窗口单位负责人开展“局长走流程”,全流程体验53项高频事项,推进解决各类问题23件。30家窗口单位负责人在局长值班窗口轮流坐班。推进全县“免申即享”工作。自今年3月安徽省推广实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梳理免申即享政策21项,修改完善政策服务28项,成功兑付9家上市挂牌融资企业。
(二)政务服务持续创新。
抓好“政务+金融”工作。目前全县37家农商行网点39台设备上线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上线38项政务服务事项,群众可在就近农商行自助机上查询打印不动产信息、社保卡预挂失、养老保险明细等业务。抓精“自助智慧办”。萧县7×24小时政务服务平台已发布服务场所1161个,在县政务服务大厅打造7x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专区,配置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等自助终端,满足企业群众不同时间段的办事需求。抓实“跨省通办”。2023年,新签订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湖南洪江市等4省5县(市、区)跨省通办合作区域,目前已分别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内蒙等10个省17个县(市、区)成功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抓牢“温馨服务”。推深做实“四免服务”,提供免费自助、免费邮寄送达、免费复印、免费帮办。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增设线上帮办专区,配备电脑等设备以及2名帮办人员,提供线上帮办代办、咨询和引导服务。抓细效能提升。进一步优化县政务大厅管理办法,建立局领导带班巡查制度。对大厅工作纪律、业务办理、卫生环境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统一政务服务标准,持续规范窗口工作效能,扎实推进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23年以来,提供电话咨询服务1.3万次、县级政务服务大厅线上线下办件共169余万件、帮办队伍代办事项0.9万余件。
(三)数字化水平持续提高。
推进“数字萧县”基础建设。经前期充分调研、座谈以及相关流程,完成《“数字萧县”总体规划》。此外,同电信公司共议《“数字萧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同移动公司共议《“5G+数字萧县”战略合作协议》、同联通公司共议《推动“十四五”数字萧县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均成功签约。统筹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出台《萧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确定16名人员入选萧县信息化专家库,为我县信息化项目的审批、验收提供保障。加快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当前共归集46家单位984条目录,总数据量1.4亿余条;共归集电子证照种类152种,证照总量165万余条。持续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11月,铁塔公司累计完成 5G 基站新建改造 990处。
(四)热线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及上级领导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督办力度,强化部门联动,配合督查办开展《民声呼应》相关工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工作,细化工作报送周期,加强自查自析,有利于及时优化改进工作;加强督办落实,对于难点疑点问题,深入实地现场督办,现场督办37次,召开协调会5次,协调部门联动,促进问题解决。2023年,共接到市政府热线服务平台工单35535件。
(五)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管理持续加强。
严格审核信息发布。制定并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制度”,收集审核发布各单位、乡镇信息,将政府工作进行实时公布。2023年,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信息1422条,信息涉及民生、文明县城、政府工作情况等。做好网站安全工作。24小时不间断监测县政府门户网站,全面保障网站安全,对发现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第一时间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狠抓政民互动工作。及时回应和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第一时间发布群众关心关注的政策、热点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政务新媒体方面:严格政务新媒体管理。严把政务新媒体审批关,24小时对全县现有的17家政务新媒体进行实时监测,对于长期不更新、无互动、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政务新媒体,及时进行提醒,确保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业务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推动落实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受理条件、服务对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法定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实施清单要素与全省保持一致,实现同一事项在省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是持续推进“集成办”。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梳理相关应用场景,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通过系统对接整合和数据共享,努力推动更多关联性强、办事需求量大的跨部门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主题式办理服务。
三是加大惠企利民服务宣传力度。充分发掘惠民利民服务典型案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梳理各部门高频事项清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厅设施,对各部门的政策、服务指南、办事流程等进行信息公开和宣传,在政务服务大厅印发指导手册、宣传彩页,办事窗口张贴办事流程图,各窗口电子显示屏公开办理事项,公开发布各窗口预约咨询电话,利用新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开宣传,提高企业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减少因业务不熟悉造成的多次跑腿现象。
(二)持续加快数据资源统筹。
一是及时跟进电子证照录入情况。组织召开电子证照录入工作推进会,及时跟进各部门新制证和录入情况,不断挖掘新的可录入的电子证照,实现电子证照种类应录尽录。
二是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铁塔和运营企业的对接,定期召开5G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梳理运营企业5G需求和规划,加快5G网络建设。
三是持续推进“数字萧县”建设。出台《“数字萧县”总体规划》,按照规划要求,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筑牢数字基础底座、融入区域协同格局、凝练萧县数字能力,全力将萧县建成宿州市乃至皖北地区数字政府新标杆、数字社会新样板、数字经济新高地,为建设新时期美好萧县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三)持续做好12345热线工作以及政府网站管理。
一是持续优化“宿事速办”“12345”热线。进一步推动12345为民为企办理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优化工作流程。及时将群众企业诉求转办至承办单位,建立工作台账,确保诉求件件有结果。强化督办考核。督促承办单位提升办理效能和质量。健全会商会办机制。加强与营商办、县督查考核办及相关部门沟通对接,解决疑难复杂诉求。
二是持续做好政务网站运维工作。不断完善网站功能,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地推送宣传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反映社情民意,宣传推介萧县。对网站进行相关改造提升,更好打造服务型网站。加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落实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账号日常管理及监督责任,实现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有序、常态监管、优质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