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8月份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萧县财政局
(2024年7月24日)
根据安排,现将7月份工作完成情况及8月份重点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707万元,同比减收32490万元,下降23.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1329万元,同比增收71万元,增长0.1%,税收占比为59.1%;非税收入完成42378万元,同比减收32561万元,下降4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93992万元,同比增加15843万元,增长4.2%,完成年初预算57.1%,高于序时进度7.1%。
(一)加强预算管理,夯实财政基础。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2024年62个预算单位的270个项目进行事前绩效评估审核,涉及金额368678万元。对377个项目绩效目标进行了审核,并与年度预算同步批复,涉及资金370950万元。对我县2023年277个预算项目、63个一级预算部门整体下达绩效自评任务,涉及金额298152万元。严控一般性支出,坚决保障“三保”支出和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制作并投放“过紧日子”宣传视频,积极推进“无纸化、少纸化”办公,进一步推动我县公务用车改革。做好直达资金支出监管,2024年收到中央、省、市直达资金216347万元,分配率100%,已支出106684万元,支出率49.3%,资金达到支出序时进度。
(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2024年预算安排助企纾困资金24095万元,截至目前共拨付2038万元。加大民生保障,截至6月底,全县财政民生支出完成347051万元,同比增加17478万元,占财政支出88.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止目前,财政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347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00万元。强化信贷服务,引导信贷资金更好服务于发展大局,截至6月底,全县贷款余额64931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8700万元,同比增速19.5%,当年新增政银担贷款133400万元。持续跟进林平股份、新秀化学和唐彩的上市进展,梯次壮大企业上市后备力量,上半年共摸排6家后备企业。
(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国资监管领域廉政风险治理工作,推进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制定了《萧县县属国有企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进国资监管系统建设,于六月完成系统数据迁移工作。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加强与央企合作,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4个,投资金额319400万元。持续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财政局党委会审议县属企业重大事项3次,涉及事项10个,年初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向财政局党委述廉述职1次,共收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66万元。加强政府公物仓资产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建设,累计调剂资产共计115万件,价值约386万元。
(四)加强风险防控,严格监督管理。加强政府债权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券,目前已发行专项债券25300万元。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建立政府隐性债务监测平台,按年度对使用政府债券资金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对融资担保公司开展现场检查,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提高财政监管效能,开展萧县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2022年以来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开展了自查自纠,针对财政暂付款管理未及时清理的问题开展整治,目前已收回暂付款项5691万元。
二、存在问题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财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优,缺乏有效的固定税源支撑,非税收入占比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持续攀升,财政运行困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大;三是化解债务任务较重,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开始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偿债压力越来越大;四是财会监督力量薄弱,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与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研究对策措施,积极稳妥应对。
三、8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一)重点指标完成情况预测
1.财政收入预计。2024年7月,预计一般公共预算当月完成收入15200万元,预计截止7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18907万元,同比减收35456万元,下降23.1%,完成年初预算50.5%,低于序时进度7.8%。
2.财政支出预计。2024年7月,预计一般公共预算当月完成支出55000万元,预计截止7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48992万元,同比增加14230万元,增长3.3%,完成年初预算65.1%,高于序时进度6.8%。
(二)重点工作举措
一是夯实收入基础,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依法挖掘增收潜力,加强财政收入运行态势分析,大力开展综合治税,关注重点行业运行及重点税源企业发展情况,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持续做大做优财政收入。健全低效闲置资产常态化统筹盘活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国有资产资源收益,强化财政资源统筹能力。
二是调整支出结构,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健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坚持“三保”预算足额编制、“三保”支出优先保障,严格执行保工资兜底帮扶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止出现红黄灯预警,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进一步提质增效。硬化预算约束,加强库款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常态化,“三公经费”再压减5%。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优化投向和额度分配,确保县委重大决策、全县重点项目需求。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工作,提升金融监管能力。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债务,控制政府性债务总规模,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政策直接惠企,加强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积极争取上级各项资金,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挖掘信贷资源潜力,全力服务保障全县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开工达产。综合运用产业基金、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常态化开展后备企业摸排筛选,紧盯林平股份、新秀化学上市项目,持续做好跟踪服务和定向指导。持续优化清理各项奖补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专精特新、龙头企业发展,激活实体经济活力。
四是突出民生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各类财政资源,聚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支持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医保、低保、养老补助资金保障,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倾斜力度。
五是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提升理财水平。巩固零基预算改革成果,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保障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对年度预算执行较慢、评价结果较差的单位,按规定比例压减相应支出预算。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体制,重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平台公司整合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国资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政府公物仓管理,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会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预算,依法依规落实法定报告事项,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督,把人大审查意见、代表建议等落实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持续开展财会监督检查,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使财经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加大投资评审力度,继续开展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依法做好财政信息和部门预算公开,提升财政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