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国防动员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阅读人次: 字体:   ]

关于萧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2-07-29 10:57 信息来源:萧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责任编辑:发改委 阅读人次: 字体:   ]


 

县人大常委会: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萧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5.9亿元,增长4.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8亿元,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8亿元;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6元,增长5.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0元,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84元,增长5.4%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坚守克难奋进的使命担当,实体经济能级持续壮大。一产两强一增,农业经济质效提升。选派县级农业科技特派员122名,实现全县257个行政村和有农业经营主体的社区全覆盖。全县4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83亿元,增幅15.4%。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1家,累计产值5.6亿元。推动5家企业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萧县葡萄地理标志农产品已通过省级评审。联合安徽农业大学成功研制双轴小麦旋耕施肥播种机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并批量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2022年新增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9778人,为4925名公益岗位人员发放补贴1572.2万元。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深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试点。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开展实施六大行动,有力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1.4%。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编制《萧县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推动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壮大龙头产业。上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新增各类民营经济主体13055户,民营企业实现税收8.28亿元,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7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天瑞水泥、安成橡塑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秀新材料光稳定剂被评为首批次新材料。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持续推动林平纸业“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示范点,支持东润玻陶、鑫辉源电池等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三产锻长补短,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典创人众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优秀现代服务业企业。萧县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扎实推进。对服务业市场主体进行帮扶纾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办理退税3.38亿元,涉及纳税人1200户;征前减免4亿元;办理缓税0.92亿元,涉及纳税人538户。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工程。丁里镇许堂村入选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获评4A级旅游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积极争创5A级旅游景区,岱湖风景区积极争创3A级旅游景区。

(二)坚守追赶超越的信心决心,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7个,其中续建项目52个,计划开工项目29个,储备项目36个,总投资128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亿元。上半年已开工重点项目23个,开工率79.3%。储备项目开工5个,储备转化率13.9%。参加前两批省开工动员项目14个,总投资64.42亿元,已开工14个、开工率100%。全年计划竣工项目6个,已竣工项目2个、竣工率33.3%。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70.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91.2%。格派新能源项目、斯利浦家纺项目竣工。夯实园区平台。《萧县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萧县经济开发区减污降碳十四五发展规划》完成编制。四期标准化厂房、光大热电联产项目即将竣工。孤山湖水库项目有序推进。沿河北路东段、经一路南段、规划二路东段道路具备通车条件。水生态提升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项目、永堌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正在进行设备调试,水生态提升治理工程自来水厂主体工程完工。东部片区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09家,其中新签约入驻企业10家,成立萧县张江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园区获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璜峪电磁入选省首批新材料产业高成长性企业、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重视要素保障。建设用地批复21个,为萧县永堌至大蔡庄公路改扩建工程、萧县城区防洪排涝等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启动萧县老城区中海油片区、萧县凤城新区西北片区、萧县凤城新区沿山片区和萧县欧村街区4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完善政银担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29家企业发放续贷过桥资金291.74亿元,周转率为5.6。举办“2+N”招聘会80场,服务企业1103(),提供岗位2625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人数10785名,8123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坚守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品质不断升级。城区内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毕。续建项目11个,建设安置房17353套,总投资85亿元。新建项目魏楼棚户区B地块正在基础施工,计划年底前主体全部封顶。明渠河河道治理、前进路东延、岱河路南延、顺河路东延等项目竣工。投资48.75亿元的徐淮阜高速公路(萧县段)完成招投标。通用机场项目有序推进。实施淮海路、中山路、交通路等68条主次干道市容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化体系。城乡道路一体化有序推进。完成危桥改造1座,村道安防工程完工378.6公里。投资1.7亿元采购新能源公交车200辆,优化整合城乡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农村道路进村入户项目完工43公里,拨付资金1658万元。积极申报省市两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帮扶,精准落实保障性兜底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5.05亿元,实施项目343个,其中产业项目资金2.86亿元,占比56.54%就业帮扶车间(工厂)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交流,公益岗管理做法在全省推广交流。推深做实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县250个行政村(社区)集约土地17.7万亩,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340余万元。签约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好七智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城市管理精细高效。维修沥青混凝土路面和人行道1.2万平方米、2.5万平方米;每日对城区主次干道、慢车道、人行道进行全面洗扫,对高铁站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高铁站排涝工程主体河道完工,主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工程正在施工,凤城新区管网检测项目完成招投标。

(四)坚守迎难而上的改革魄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萧县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对全县123家企业进行亩均效益评价,初评结果已公示。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成功申报2022年制造强市项目1个。扎实开展双招双引成立十大重点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办公室,配套成立重点项目调度专班、重点项目保障等专班。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及时修订完善我县鼓励投资扶持政策及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以创新机制促招商,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切实提高招商实效。上半年,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64.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安徽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线上线下标准统一、深度融合、服务同质。推进疫情防控多码合一,优化群众体验感。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涉企服务窗口,通过建立投诉收集、分类转办、跟踪处理、集中反馈、整改优化、整合归档等一体化机制,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锚定向,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紧抓杭州市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机遇,积极与拱墅区对接,编制《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工作方案》和《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2022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计划从推进一产两强一增、实施营商环境再造、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等8大方面开展合作。与杭州市拾焰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建阿里巴巴(萧县)数字经济产业园达成合作意向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3亿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8.6%。技术合同成交额4.95亿元,其中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53亿元、输出2.42亿元。萧县尚俊家庭农场成功申报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华龙耐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验基地)和新型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并建立安徽省耐高温低碳复合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平台。

(五)坚守以人为本的初心使命,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进步。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推动患者不动医生动,三甲名医请进来,切实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高位推进县医院与蚌医合作共建,强力推进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市、县、乡三级远程影像诊断网络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投资4.55亿元建设梅山学校、闽泰学校、实验小学(东外环校区)、龙城镇三里小学幼儿园4个学校项目和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改薄提升项目10个。投入资金3777万元建设280个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项目,惠及23乡镇和2所县直学校高标准组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人才库,规范建立少先队活动室、少先队中队角等阵地129,搭建思想引领、学习实践、风采展示崭新平台。着力夯实民生保障。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8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410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62万元。上半年为16.1万人发放救助资金2.27亿元,为20.3万人次结算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234.6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征缴完成4.84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口108.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3%

(六)坚守动真碰硬的勇气锐气,生态绿色基底不断夯实。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持续加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园区排污企业监管。24小时监测大气污染源,PM10年均浓度值80.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6.4%PM2.5年均浓度值为45.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0%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凤城新区污水处理厂及各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5.22万吨/日。积极推进萧濉新河上游河道清淤治理项目,解放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永堌水库下泄通道抢险治理工程、黄杨沟治理工程等一批水环境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全面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工作。严厉打击跨区域违法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及时消除土壤、地下水污染隐患。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萧县周边地区新发疫情影响,旅游、文娱、餐饮、交通等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二是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创新研发投入、创新主体数量、创新人才供给、创新产岀质量等方面薄弱。三是开放发展仍需提升,站在全国角度看萧县、发展萧县的观念还不成熟,争先进位意识、攻坚克难本领存在差距。四是共享发展亟待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基本服务还存在一定短板,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聚焦实体经济,聚力产业强基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夯实产业基础。持续落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持续推进“3+N”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省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2022年新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入库企业60家以上;鼓励企业设立科技创新中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增长30%以上。深入贯彻落实亩均论英雄政策,全面精准摸清企业用地、产值、税收、用工等情况,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力争通过国家火炬防腐蚀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认定。高标准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一产两强一增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推进到村项目发展,深化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五彩农业,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快推进曲仙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验收。逐步构建完善村集体+服务组织+小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强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建设工作。高品质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巩固提升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成果,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力争新培育电商经营主体500个以上,省级示范企业1家以上,年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1家以上。加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教育医疗等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入库,开发彭林桃时代桃主体体验游、沈峪桃花坞生态观光游等休闲旅游项目,着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示范点。高质量举办庆祝二十大书画展、伏羊文化节、主题文艺汇演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萧县文化品牌知名度。

(二)聚焦项目建设,聚力双招双引激发新活力。持续加快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认真落实顶格协调推进、干部为企业站台等机制,强化项目有效跟进调度考核,做到项目清单化推进、闭环式落实。下半年,重大项目计划开工27个,竣工4个。加快推进投资65亿元的中广核光伏产业园+风光储新能源、投资10.9亿元的水墨圣泉古镇景区、投资51.5亿元的华企云谷产业园、投资10亿的海螺精品机制砂、投资16.2亿元的萧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持续强化双招双引工作。加强驻外招商机构力量,抢抓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机遇,做好招商推介,积极参与各类招商平台活动,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力度,有针对性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和项目,在龙头培育、人才培养、招商推介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全年引进优质项目80个。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持续创优营商环境,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压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充分利用助企纾困政策和日常走访调研,加快推动各项助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聚焦开放合作,聚力协同发展开拓新格局。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动对接沪苏浙,全面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确保形成一批实质性合作成果。纵深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转移。落实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指导意见,深入开展长三角省际园区合作共建,持续增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发展动能,加快引入沪苏浙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先进经验做法,全面加强交通、信息、物流、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高对接。落实新阶段皖北全面振兴意见,积极参与皖北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加速推进萧县拱墅结对合作帮扶。贯彻落实《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工作方案》和《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2022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谋划一批结对合作帮扶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标学习拱墅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推进我县再造数字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做好外贸、外资企业跟踪帮扶,组织企业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进博会等展会。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全面摸排外资项目和外商再投资项目,协助外资企业办理注册登记、项目签约、环境评估、开工许可等,争取早达产早见效。

(四)聚焦城乡融合,聚力统筹发展绽放新颜值。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出台《萧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持续打造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公厕设备管理及维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设,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设施。持续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支撑平台等新基建工程,争取2022年完成5G基站站址建设总任务的80%。加强水资源在线监控能力建设,争取2022年底前,地下水3万立方米、地表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非农取水户全部实现在线监控。积极落实数字江淮”—“城市大脑建设的部署要求,开展萧县城市大脑建设前期论证谋划工作,加快打造数字萧县提速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深做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主动加强与江苏好七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中央厨房,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乡村振兴百里长廊等。

(五)聚焦生态环境,聚力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抓中央及省市环保督察指出问题,加快问题整改,严守环境安全底线。继续加强PM2.5和臭氧综合治理,推动重点行业生物质锅炉综合治理,实现园区集中供热全覆盖。持续开展城区建筑施工扬尘治理、餐饮油烟、车辆管控烟花爆竹禁限放专项行动,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工作,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加强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工业企业废水环境监管。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对全县工业企业开展大排查,切实消除环境隐患。全面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萧县。深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快推进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玉米秸秆还田及配套技术的推广。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绿色制造。深入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提升行动,加大绿色工厂培育力度。

(六)聚焦民生福祉,聚力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着力打造优质均衡教育。持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新任幼儿教师100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全方位推进安心托幼、老有所学、快乐健身三项暖民心行动。着力推进稳定扩大就业。加大三公里就业圈试点宣传力度,精准制发职业培训券,撬动农民工文化技能双提升,助力返萧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打造萧县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力推援企稳岗政策直达基层、惠企惠民,进一步加大就业稳岗扩岗力度。着力提升医疗医保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凤城医院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县医院和中医院二期建设,加强村卫生室及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力度,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高效推进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筹资工作,确保参保率达95%以上。着力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坚决兜住三保支出底线,落实直达资金动态监控管理,保障直达资金及时落地生效。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办好省20项民生实事、县10项民生实事,落实好暖民心10大行动,切实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着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N”专项整治。持续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充分发动江淮义警等人员做好巡逻防范,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形势。深入推进第二批三清乡村创建,努力形成政治清明、干部清正、社会清朗的新局面。   

各位主任、委员,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持续稳固,成绩来之不易,下半年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萧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情况的报告》

辅读

 

一产两强一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

标准地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投资、建设、税收、能耗、环境等标准给予明确。拿地前,明确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提升发展质量、扩大发展总量、增加发展效益。

三产锻长补短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2+N”招聘:“2”,是指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活动。周三就业招聘,主要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新生代劳动者等重点人群,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务。周六人才对接,主要针对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劳动者等各类人才,提供人才招聘精细化对接服务。“N”,是指针对特殊群体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的N项招聘活动。

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亩均论英雄即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20211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奉贤区,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35分别结对合作帮扶安徽省淮南市、六安市亳州市、滁州市、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8市。根据杭州市宿州市两地统一部署安排,杭州市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

“3+N”产业发展平台:构筑以经济开发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循环工业园为依托建设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特色园的“3+N”发展平台格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发展潜力大和培育价值高的中小企业。

四带一自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带动、大户带动,贫困户自种自养。

五彩农业葡萄紫、辣椒红、胡萝卜橙、芦笋绿、山羊白的五大色彩为主题的特色五彩农业品牌。

城市大脑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个数字化界面。市民凭借它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通过它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

三大一强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河湖长制是由各级党政负责同志担任河湖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治理和保护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

断面长制断面达标整治地方首长负责制。

千吨万人日产千吨水,供万人使用。

五个一百壮大100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推介100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100种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100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100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

三保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1+N”专项整治:“1”,深入整治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N”,即深入整治民生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

打伞破网打掉黑恶力的保护伞以及摧毁他们的关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