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和《推进落实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工作方案》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增强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以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重点,强化机制创新、项目牵引、系统推进、多方联动,清单化、闭环式精准推进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激发萧县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萧县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逐步缩小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合作原则
——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合作点和互补点,建立和完善合作帮扶工作机制,互学互鉴,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帮扶。以项目为载体,依托各类园区、展会、互联网等平台深化产业和经贸合作。
——坚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两地合作基础和实际,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务求实效。聚焦聚力聚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合作交流。
——坚持统筹协调、融合推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与协调性;统筹合作与帮扶相结合,既推进帮扶工作又体现互利共赢;统筹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促进全面、深度、共赢合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结对合作帮扶,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到2025年,两地形成多领域、多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广泛深度合作,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在平台、产业、人才、项目、体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结对合作帮扶工作亮点。
到2030年,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常态化务实推进,经济融合度显著提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协同推进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萧县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
1.促进产业链融合提升。在杭州市设立驻点招商机构,推动常态化开展交流合作。结合拱墅区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旅游、商务服务主导产业和萧县智能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两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每年争取落地实施拱墅区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推动已在萧县落地布局的杭州市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积极引导产业链配套项目落户萧县,加快推进萧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功能性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推进两地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合作关系,为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和项目引进搭建平台,加快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支持拱墅区科技创新成果在萧县落地转化,创新创业企业在萧县孵化加速,生产制造环节在萧县转移投产,推动产业发展合作共赢。抢抓拱墅区推动康桥园区、石塘园区、杭叉、杭轴等工业区块迭代升级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助力萧县打造淮海中心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开区管委会)
2.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推动两地园区开展对口合作,支持结合自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园中园等模式,推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共享机制。(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3.发挥各类平台作用。支持园区及重点企业在拱墅区设立离岸孵化器、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拱墅、生产转化在萧县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通过科创飞地引进的项目,符合相关科技、人才要求的优先推荐和立项。积极对接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提升外贸发展水平。合作搭建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重点引进拱墅区工业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大力开展萧县重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推动萧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二)推进一产“两强一增”
4.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支持拱墅区互联网龙头企业与萧县深化合作,加快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抓好种业强县建设,持续推动“五彩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支持浙江大学、浙江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萧县合作开展生物育种、特色种养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加快建设“全程机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到2025年,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9个以上,基本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商务局)
5.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布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打造一批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支持拱墅区食品加工企业在萧县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对接引入拱墅地区社会资本参与萧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依托杭州市线上线下展会、营销网络、互联网平台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挂牌运营名优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与杭州市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搭建萧县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和配送体系,扩大萧县优势农产品及加工品在沪苏浙地区的销量。(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三)推进三产“锻长补短”
6.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积极组织开展两地文化对接交流活动。支持萧县引入拱墅专业化团队和社会资本参与萧县申报特色小镇的指导建设。学习借鉴拱墅区文化创意、商贸旅游主导产业先进经验,“以互为客源地、互为目的地”为目标,引导拱墅区文化旅游头部企业,参与萧县长三角一体化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融杭精品旅游线路、全域旅游专线、生态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重点资源、项目的开发,共同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萧县“汉兴福地、书画之乡、胜利之城”等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委)
7.共建区域消费市场。发挥人口、市场优势,与拱墅区共建区域性商贸枢纽市场。积极引进拱墅区特色商业街区品牌,打造特色商圈和示范街区,共同举办跨区域消费促进活动。积极推动有实力的大型物流和商超企业在萧县建设连锁网店,完善农村消费网络。(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
8.提升外贸合作水平。推动萧县外贸企业与拱墅区海外仓、境外园区等平台全面对接、共享资源。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引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扩大萧县特色产品出口规模。(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四)实施营商环境再造
9.促进改革经验互鉴。学习借鉴拱墅区在“一件事”集成改革、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业项目审批“小时制”、“亲清在线”数字化政商服务平台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投资项目联审联批、模拟审批、承诺制改革、零土地技改、容缺受理等“拱墅特色”改革创新经验,对标拱墅区再造数字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及时复制推广拱墅区开展营商环境创新经验,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合作交流,在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市场环境、政府诚信等方面互鉴互学。借鉴拱墅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等方面经验,发挥“亲清在线”“民生直达”等经典场景开发应用成果作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高水平数字社会、迭代升级城市大脑。(县政府办公室、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10.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学习借鉴拱墅区服务民营企业经验做法,共同打造跨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构建以“亲”“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共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商联、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五)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
11.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编制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录,专人专班在拱墅区驻点招商。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两新一重”、民生共享等重点领域,建立重大项目库,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入库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建立分级调度机制,实施重大项目“挂图作战”,确保形成谋划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12.搭建资本项目对接平台。建立资本与项目对接机制,不定期组织萧县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单位与拱墅区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开展交流对接和项目推介活动。依托拱墅区成熟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萧县中小微企业与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协调推动两地在平台互联互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发展改革委、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13.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动拱墅区萧县共同组建产业基金,对拱墅区转移落户萧县的产业项目建设给予支持。结合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共建需要,推动两地探索建立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共建机制。支持拱墅区专业化基金管理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在萧县设立天使基金、风投创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推动萧县创新创业、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投资促进中心、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14.加强金融机构合作。支持拱墅区金融机构在萧县发起设立或控股、参股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萧县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结对合作帮扶重大项目优化信贷条件,开展联合授信,提供贷款、投资、债券、租赁、证券等各类产品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萧县支行)
(六)提升民生共享水平
15.加强教育深度合作。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协作发展与创新平台,积极引进拱墅区培训基地和校地合作平台,选聘高水平专家到萧县担任客座教授。推进两地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办学,支持互设就业见习基地或实训基地。(县教育体育局)
16.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开展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医疗合作,推动拱墅区知名医院在萧县托管医院或建立附属医院,合作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县卫生健康委、县医保局)
17.推进建设异地康养基地。支持拱墅区知名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在萧县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谋划共建康养机构。推动两地职工疗休养交流合作。(县民政局、县总工会)
18.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学习借鉴拱墅区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加快引进拱墅区龙头企业,全面拓展升级萧县智慧城市场景应用。学习借鉴和引进拱墅区“智治”经验,全面提升平安萧县建设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委政法委、县城管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七)加强人力资源共享和专业人才培养
19.深化人力资源合作。合作共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的协同联动,不定期联合举办人才交流对接会,加快实现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同步共享。建立跨区域职称互认工作机制,实现跨地互认通用。建立常态化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积极推进两地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共建共享技术技能人才平台工作。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促进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加强劳务合作对接,在拱墅区设立劳务服务协作站,积极深化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跨区域劳务对接服务。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招生。(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20.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合作。推动在拱墅区设立人才工作站,积极开展人才成果对接活动。鼓励支持拱墅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与萧县开展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业优势的创新领军人才,打造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层次创新团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进企业紧缺人才,聘请“假日工程师”“银龄工程师”。(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八)开展干部互派挂职交流
21.组织干部挂职交流。建立选派干部赴拱墅区跟班学习常态化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到拱墅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国有企业等单位跟班学习。(县委组织部)
22.加强教育培训合作。推进党员干部培训合作,支持县委党校在拱墅区开展干部异地培训,安排拱墅区委党校教授等优秀师资力量来萧县授课。每年分批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赴拱墅区学习培训。(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协商制定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领导小组根据重点任务下设专项工作组,分管县领导任组长,负责合作帮扶任务的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委,作为双方结对合作帮扶的日常联系机构,负责做好结对合作帮扶事项的跟踪、指导、协调、服务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全面对照国家及省市部署要求,系统谋深谋实谋细工作目标和任务举措,结合实际拓展合作范围,在科技创新、开放平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和对口协调,并在项目安排、要素保障、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
(三)制定任务清单。主动配合拱墅区制定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制定年度重大合作项目(事项)清单,及时提出需要省市层面协调的诉求建议。
(四)加强评估问效。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督查考评机制,定期向市长三角办报送工作进展信息,每年底前形成年度自评报告,共同向两地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报告。
(五)营造良好氛围。常态化对标学习拱墅区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注重发挥好产业联盟、行业商协会、科研院所、智库、园区运营商等市场化平台作用,助力结对合作共建。加大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宣传力度,积极反映结对合作帮扶的举措和成效,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结对合作帮扶的良好氛围。
推进落实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
2022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2022年是拱墅区与萧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和《推进落实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2022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确保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制定如下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1.建立对接机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牵头,抽调专人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两地党政代表团考察互访。鼓励各园区、各有关单位开展对口联系。在杭州市设立驻点招商机构,推动常态化开展交流合作。建立联系密切、运转高效、顶格推进的工作对接机制。(县委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开区管委会)
2.制订工作方案。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杭州市对口和山海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宿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根据宿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进落实杭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宿州市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两地实际制定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程序报宿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发展改革委)
3.加强调度评估。逐项分解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实施主体和时间进度,建立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月通报机制,定期督促检查完成情况。建立结对合作帮扶成果年度评估机制,共同起草形成结对合作帮扶年度自评报告,共同向杭宿两地市政府报告。配合上级长三角办开展结对合作帮扶工作督查检查。(县政府办公室、县督查考核办、县发展改革委)
4.加快落地实施。建立拱墅区萧县结对合作重大项目库,滚动推进、动态调整。有序推进阿里巴巴(萧县)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结对合作帮扶重大项目,争取将符合条件的结对合作帮扶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调度协调推进系统,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5.做好宣传引导。推动两地宣传部门加强联络交流,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加大拱墅区结对合作帮扶萧县宣传力度,积极反映结对合作帮扶的举措和成效,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结对合作帮扶的良好氛围。引导产业园区、企业商(协)会等市场主体参与结对合作帮扶。(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工商联)
二、实施营商环境再造
6.促进改革经验互鉴。加强业务交流,在项目联审联批、改革创新、市场环境、政府信息公开、政务诚信建设等方面互鉴互学。学习借鉴拱墅区在“一件事”集成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企业开办全流程1次申请、0元成本、30分钟办结、亲清在线数字化政商服务平台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去中心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对标拱墅区再造数字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及时复制推广拱墅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县政府办公室、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
7.促进创新成果互享。借鉴拱墅区建立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党政智治系统、数字政府系统、数字经济系统、数字社会系统和数字法治系统等举措,发挥“亲清在线”“民生直达”等经典场景开发应用成果作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高水平数字社会、迭代升级城市大脑。(县数据资源管理局)
8.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学习借鉴拱墅区打造浙江民营企业数智总部服务民营企业的经验做法,培育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软环境,构建以“亲”“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共同打造跨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工商联、县经开区管委会)
三、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9.探索省际园区合作。积极推动两地园区开展对口合作,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通过园中园等模式,推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共享机制。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产业创新平台合作,学习拱墅园区运营经验,助力提升园区运作水平。(县发展改革委、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科技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经开区管委会、张江萧县高新产业服务中心、县循环园管理服务中心)
10.发挥各类平台作用。支持园区及重点企业,在拱墅区设立离岸孵化器、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合作搭建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重点引进拱墅区工业互联网企业和平台,推动我县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11.调动民间组织参与。发挥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参加“数贸会”“休博会”“电商博览会”“农博会”“旅博会”等重大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拱墅区养老、文化、旅游、农产品等方面务实合作。(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商联)
四、开展干部人才合作交流
12.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合作,在人力资源产业园合作、信息数据交流、研讨互动、资格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研究。建立常态化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围绕产业链协同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积极推进两地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共建共享技术技能人才平台工作。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促进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推进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协同联动,不定期联合举办人才交流对接会,加快实现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同步共享。(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
13.组织干部挂职交流。建立干部人才双向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常态化机制。积极对接拱墅区选派领导干部来我县挂职指导,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分批次从我县经济综合部门、园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拱墅区党政机关、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单位跟班学习。(县委组织部)
14.开展人才交流合作。以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长三角人才云市场等为载体,组织专家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应用方面开展对接交流,引导高层次人才到萧县开展创新创业和项目合作。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合作,分批组织机关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到拱墅区学习培训,推动县委党校在拱墅区开展干部异地培训,积极争取拱墅区委党校教授等优秀师资力量来萧县辅导授课。积极推动选派优秀干部参加拱墅区委党校各主体班学习。推动在拱墅设立人才工作站、科创“飞地”或人才飞地,推动开展人才成果对接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支持驻拱墅区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与萧县开展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强师资力量、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积极争取拱墅区选派医务人员、校长(园长)和优秀教师到萧县开展帮扶合作。分别选派医务人员、校长(园长)和优秀教师到拱墅区交流培训。(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科技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委)
五、推动产业项目增量合作
1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编制完成结对城市产业链基础资源图、产业链重点企业名录和产业合作清单,提升产业合作和项目招引精准度。结合拱墅区信息、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旅游、商贸服务重点产业和我县智能制造、新材料主导重点产业,加快推进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积极引导产业链配套项目落户萧县,加快推进萧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功能性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协调推动拱墅区企业落户萧县,按需求扩大产能。每季度在拱墅区召开招商恳谈会和系列推介活动等1-2次,年内争取落地实施拱墅区及周边地区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个以上。(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16.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借鉴拱墅区参与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经验,积极引进拱墅区互联网龙头企业,助力打造拱墅萧县数字经济产业园。(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科技局、县经开区管委会)
六、积极搭建资本合作平台
17.建立项目对接机制。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产业专项引导基金合作。推动两地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单位与两地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开展交流对接,联合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县发展改革委、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18.推动金融合作交流。推动浙商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萧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拱墅区专业化基金管理机构、社会资本等,参与我县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立运行。推动拱墅区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对杭州转移落户萧县的产业项目建设给予支持。共同发展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等,鼓励开展交流、互动,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成果共创”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地经济金融创新集聚发展。(县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国资委)、人民银行萧县中心支行、宿州市银保监分局萧县监管组)
七、加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19.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积极推动拱墅区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参与萧县结对合作帮扶,搭建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和配送体系。(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委、县经开区管委会)
20.推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共同组织两地农业产业化企业对接交流。支持拱墅区中央厨房与预制菜头部企业在萧县建设生产基地,谋划打造预制菜产业基地。积极争取拱墅区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萧县落地建设1家生产加工基地,共同拓展拱墅—萧县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共同打造拱墅区“菜篮子”萧县基地。年内新增1个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在拱墅区挂牌运营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投资促进中心、县经开区管委会)
21.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业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支持拱墅区互联网龙头企业与萧县深化合作,加快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抓好种业强县建设,持续推动“五彩农业”(葡萄、辣椒、胡萝卜、芦笋、山羊)产业向纵深发展。支持与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生物育种、特色种养等农业科技攻关。(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商务局)
八、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合作
22.共同打造文旅品牌。对接杭州文化旅游头部企业,参与萧县文化旅游重点资源、项目开发,提升萧县“汉兴福地、书画之乡、胜利之城”等文化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推动在影视渲染、创意设计等数字创新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围绕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合作开展人文体验旅游活动,共同开发文化旅游线路。深化两地在书画艺术节、伏羊美食节、葡萄采摘节、大运河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合作。(县文化和旅游局)
23.共建商贸文旅合作平台。争取拱墅区专业化团队和社会资本参与萧县申报特色小镇的指导建设。推动两地大型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特色街区等设置特色产品专柜,集中展示、销售两地名特优新产品,年销售额力争达1亿元。组织两地志愿者和观众,积极参与和参加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推动开展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合作。推动两地职工疗休养资源共享、人员互送合作,共推职工(劳模)疗休养产业基地和精品路线等产品,组织两地职工赴对方开展疗休养,促进两地人员交往。(县发展改革委、县商务局、县教育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总工会)
九、提升社会民生共享水平
24.推进教育卫生医疗合作。推进两地设立就业见习基地或实训基地。开展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医疗合作,积极推动拱墅区知名医院在萧县托管医院或建立附属医院,合作引入优质医疗资源,试点探索5G和人工智能开展远程诊疗。支持两地医保异地结算和重点医疗机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知名品牌养老机构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谋划建设康养机构。(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医保局)
25.深化智慧城市合作。支持拱墅区相关龙头企业参与萧县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拓展升级智慧城市场景应用。学习借鉴和引进拱墅区“智治”经验,全面提升平安萧县建设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委政法委、县城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