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杜楼镇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政策
阅读人次: 字体:   ]

安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发表时间:2023-04-03 10:19 信息来源:杜楼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杜楼镇 阅读人次: 字体:   ]


根据农业农村部编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指南及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印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 具调整改造指引》函的指导意见,结合安徽省生产实际,制 定本技术方案,供各地参考。

一、品种选择

( ) 大豆品种

选用耐荫性强、抗倒伏、密植性好、稳产丰产型品种, 如皖豆 37 、金豆 99 、皖黄 506 、 中黄 301 、临豆 10 号、皖宿 061 、涡豆 9 号、阜豆 15 、洛豆 1 号、南农 47 等。

() 玉米品种

4 行大豆:2 行玉米”模式:选用矮杆、耐密、抗倒、 耐高温、宜机收、 中大穗、抗逆稳产品种,如安农 591 、丰大 611 、庐玉 9105 、宿单 608 、陕科 6 号、 中玉 303 、迪卡 653 等。

6 行大豆:4 行玉米”模式:选用矮杆、耐密、抗倒、 耐高温、宜机收、中小穗、抗逆稳产品种,如安农 218MY73、 中农大 678 、浚单 658 、鲁研 106 MC121 、豫单 739 等。

注意:每个县 ( 区、市 ) 结合区域当前品种使用现状、 大豆玉米生育期等因素选择品种,原则上大豆玉米品种各不

 

超过 3 个。

二、行比配置

( ) 4 行大豆:2 行玉米”模式

一个生产单元 4 行大豆,2 行玉米,单元宽度为 2.7 米, 大豆行距 30 厘米,玉米行距 40 厘米,大豆带玉米带间距 70 厘米。

() 6 行大豆:4 行玉米”模式

一个生产单元 6 行大豆,4 行玉米,单元宽度为 5 米, 大豆行距 40 厘米,玉米行距 60 厘米,大豆带玉米带间距 60 厘米。

( ) 适宜区域

全省沿淮淮北大豆、玉米产区。

三、播种时间和方式

( ) 播种时间

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打捆离田和灭茬处理,抢 时抢墒早播,沿淮淮北地区在 6 25  日前完成播种。

() 播种方式

机械板茬直播,大豆、玉米均采用种肥同播,行头统一 种植大豆,上年开展带状复合种植地块,注意大豆带与玉米 带实现年际间地内轮作。

( ) 播种机具

4 行大豆:2 行玉米”模式: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同时播种,通过往复作业实现行比搭配( 1 ),或选用4 行大豆播种机、2 行玉米播种机进行分播。

1:  “4 行大豆 :2 行玉米”播种作业模式图

6 行大豆:4 行玉米”模式:选用适宜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混播,通过往复作业实现行比搭配 ( 2),或选用 6 行大豆播种机、4 行玉米播种机进行分播。大豆播种深度为 3 4 厘米,玉米播种深度为 4 5 厘米。注意:播种机原则上需配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报 警装置,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排种器推荐 使用气力式或指夹式精密排种器,提高播种质量。

2:  “6 行大豆 :4 行玉米”播种作业模式图

四、适宜密度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应与当地同品种净作 玉米密度相当,一行玉米的株数相当于净作玉米 2 行的株数; 大豆密度达到当地同品种净作大豆密度的 70%以上。

4 行大豆:2 行玉米”模式:4 行大豆等行距种植,大豆 行距 30 厘米,大豆株距约 11 厘米,每亩种植 9000 株左右; 2 行玉米等行距种植,玉米行距 40 厘米,株距 1214 厘米, 每亩种植 35004000 株。

6 行大豆:4 行玉米”模式:6 行大豆等行距种植,大豆 行距 40 厘米,株距约 10 厘米,每亩种植 8000 株左右;4 行 玉米等行距种植,玉米行距 60 厘米,株距 1213 厘米,每亩种植 40004500 株。

五、合理施肥

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 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

株施肥量相同,1 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 2 行玉米施肥 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调整为净作 玉米下肥量的2 倍以上。

( ) 大豆

基肥:亩基施氮磷钾复合肥 ( NPK= 151515 ) 或大豆专用肥 1015 公斤,肥力水平较高地块可以不施或 少施基肥。

追肥:初花期每亩追施尿素 3 5 公斤。

() 玉米

基肥:亩基施纯氮含量 25% 28%的含锌玉米缓控释肥 或玉米专用肥50 公斤。

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在两行玉米之间每亩追 施尿素 1520 公斤,结合降雨或者喷灌追施,注意氮肥深 施, 以水调肥,切忌全田撒施。在玉米大豆灌浆期喷施 1 2 次叶面肥 (每亩喷磷酸二 氢钾 50 克左右 )

六、除草方法

( ) 播前

若前茬作物收获后田间杂草较多,可在播种前 5 7 天, 用草铵膦喷雾处理,杀灭已经出苗的杂草,降低杂草基数。

() 播后芽前

及时封闭除草,建议播后2 天完成,也可在播种机上加 装喷雾,播种除草同时进行。药剂选用精异丙甲草胺 (或乙

草胺) +噻吩磺隆 (或唑嘧磺草胺) 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根据土壤墒情调节用水量。

( ) 苗期

封闭除草效果欠佳地块,大豆 2 3 片复叶期至封行前 选用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等大豆专用除草剂,玉米 3 5 叶 期选用苯唑草酮+莠去津或烟..莠去津等专用除草剂,采用 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定向喷头+定向罩 子+隔离挡板,进行茎叶定向隔离喷雾,实施人工喷雾喷头 离地高度不高于 5 厘米,傍晚无风时进行。

注意:茎叶处理除草剂用药量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 面积计算,使用浓度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定向隔离除草 要特别做好物理隔离,防止产生药害。一旦产生药害,及时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七、化学控旺

化学控旺要结合天气条件和植株长势适时、适期、适情 开展。

( ) 大豆

对于生长过旺的大豆在分枝期或初花期选用 5%烯效唑 控旺防倒,用量为每亩 2448 克,兑水 4050 公斤后采用 喷雾机叶面均匀喷施。

() 玉米

对生长过旺的玉米,在 7 10 片展开叶时选用 30%胺鲜 乙烯利水剂、矮壮素等控旺防倒,用量为每亩 2025 毫升,兑水 1520 公斤后采用喷雾机叶面均匀喷施。

注意:生长调节剂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 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

八、病虫防治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加强田 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 适时防治。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 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大豆登记农药品种不多, 各地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科学选用未登记药剂。施用化学药 剂过程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 药。

( ) 播种期防治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针对当地大豆玉米主要根部病虫 (根腐病、孢囊线虫、地下害虫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 剂拌种处理防控地下病虫害,可选用精甲 •咯菌腈、丁硫 •福 美双、噻虫嗪 • 噻呋酰胺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 生长前期防治

大豆苗期——分枝期 (始花期):主要病虫害为根腐病、 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甜菜夜蛾、大豆蚜等。害虫防控可 采用敌百虫、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及其复配剂、氟苯虫 酰胺及其复配剂等;病害防控可采用多菌灵、福美双。

玉米苗期——拔节期 ( 大喇叭口期):主要病虫害为细 菌性茎腐病、苗枯病、蓟马、地老虎、蛴螬、粘虫等。害虫防控可采用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病害防控可采用 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 ) 生长中后期防治

大豆花荚期:主要病虫害为菌核病、炭疽病、烟粉虱、 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点蜂缘蝽等。害虫防控可采用氯虫 苯甲酰胺、 甲维盐、茚虫威等;病害防控可采用菌核净、异 菌尿、吡唑醚菌酯等。

玉米抽雄期:主要病虫害为玉米茎腐病、玉米穗腐病、 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螟、 草地贪夜蛾、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防控可采用氯虫苯甲 酰胺及其复配剂、氟苯虫酰胺及其复配剂等;病害防控可采 用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注意:大豆玉米苗期病虫害选用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进 行统一喷药;大豆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适期一致时,可选 用热雾飞防或微雾滴飞防进行统一喷药;防治适期不一致时 采用微雾滴飞防方式进行分别防治,应根据玉米和大豆带宽 对喷头进行适度调整,精准控制喷幅。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措 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化控剂、叶面 肥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

九、机械收获

( ) 大豆先收获

大豆成熟后,选用割幅宽度小于玉米带之间距离 1020 厘米的大豆收获机先收大豆,玉米成熟后再选用2 行或4 行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

() 大豆玉米同时收获

大豆玉米成熟期一致时,可以异机同时收获,大豆收获 机和玉米收获机前后布局,依次作业。机型外廓尺寸、轮距 可根据大豆种植幅宽和玉米行数选用匹配机型,也可选用常 规收获机减幅作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