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为切实提高消防部队处置交通事故类火灾的能力,做好器材装备的准备,立足公安消防部队联合作战的实际需要,统一行动,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把防止交通工具爆炸和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快速灭火,重点保护”的原则,依照指挥程序、战术原则和方法,协调消防部队、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相关力量之间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指挥员战术技术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协调一致的战斗行动和战斗作风,到达“练真功、强素质”的预期目的,科学、迅速、正确地处置交通事故。
二、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萧县圣泉乡徐商路岔路口处发生交通事故并极可能引发火灾,附近无水源且无法取用。萧县消防中队经过圣泉乡向北,距离萧县消防中队15公里。
(二)交通工具规模和结构特点
1、此车为运输日常用品的车辆及轿车,储量价值为8万余元。轿车车头着火且危机油箱,若不及时处置将会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并会扩大火灾面积;造成人呢鸳伤亡随车配备有2支灭火器,在扑救车辆初期火灾有一定的作用。
(三)消防车通道
徐商路为双车道,可供2辆消防车并排行驶,利于灭火救援车辆的通行、撤离。
(四)火灾特点
1、车辆事故频率高。
2、人员伤亡大。
在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会造成数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直接导致人员伤亡。
3、易引发次生灾害
汽车相撞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常伴随火灾事故的发生;装载日用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较大财产损失,扩大火灾面积,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4、车辆损坏严重,救援技术性强
(六)灭火救援注意事项
1、参战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带好防护器材;
2、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枪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汽爆炸;
3、向火场供水必须做到迅速、准确、不间断;
4、汽车油箱,难以直接用水冷却,要注意油箱爆炸,做好保护工作,用泡沫覆盖流淌的燃油,防止火灾面积扩大;
5、灭火时,水枪阵地要选择安全地带,防止因油箱或轮胎爆炸伤人。
三、灾情设定及主要作战环节
车辆在转弯处发生追尾引起火灾。驾驶员受伤,随车人员立即拿出随车灭火器进行灭火,由于火势较大,没有能够及时将火扑灭。油罐发生破裂并起火,形成地面流淌火灾面积约30m2。萧县消防中队到场后,立即组织救人和灭火,并向支队请求增援。医疗救护和交警高速公路中队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救人和警戒。萧县中队发起全面总攻,将火灾消灭。
四、处置程序与措施
1、询问情况。消防人员接警时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并要求公安、医疗救护等部门到场协助救援。
2、侦察检测。处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立即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根据需要,利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的化学危险品的浓度及扩散范围。
3、设立警戒。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人事故现场,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根据侦检情况确定。
4、救生排险。
(1)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
(2)用喷雾水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
(3)对事故次生的化学事故,消防人员应采取疏散物资、等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财产损失。
5、现场急救。对重、危急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
6、清理现场,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五、力量部署
(一)萧县消防中队出动力量前往扑救,并在途中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交警对事故路段实施交通管制。支队机关首长到达火场后,迅速成立火场总指挥部,统一指挥灭火救援工作。
力量部署(见灭火作战计划):
(五)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巡警大队高速公路中队到达现场,进行物资的疏散和保管。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火场总指挥部:
1、组成:
总 指 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第一副总指挥:县政府分管消防副县长
副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公安局局长、公安局副局长(主管消防),消防大队主要负责人
成员:有关单位主要领导。
2、主要职责:
(1)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在火灾扑救中的职责分工。
(2)制定总体灭火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火场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
(3)向参战单位部署救人、灭火、疏散物资和供水等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
(4)组织火场指挥部与调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单位之间的通信联络,保证火场前后方的通信联络畅通。
(5)根据灭火工作的需要,决定就近使用各种水源。
(6)设立警戒,封锁事故路段交通,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二)火场总指挥部下设作战指挥组、供水组、通信联络组、政治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专家组、火场警戒组。
1、作战指挥组
作战指挥组组长由大队长担任,成员由中队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
(1)进行火场侦察、救人等战斗行动的落实;
(2)拟定灭火战斗实施措施,研究解决灭火战斗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指挥部队坚决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2、供水组:
组长由萧县消防中队副中队长担任。成员由萧县自来水公司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掌握灭火供水需求和现场水源分布及储备情况,制定供水方案并组织实施。依据指挥部的战术布置随时对供水车辆进行调整,确保灭火过程中的不间断供水。
3、通信联络组
组长由消防科参谋负责,成员由火场通讯员、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通信联络以及与现场所调单位、人员和增援单位的联系,保障通信畅通,组织填写《灭火救援现场登记表》、记录指挥人员发布的各项决策,战斗命令和上级首长指示及参战单位到场的时间、力量。记录、拍摄灭火现场、力量部署、救人和疏散物资情况。
4、政治宣传组
组长由消防中队政治指导员担任,成员由广电局有关人员,主要职责是组织所属部队开展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消防部队宗旨、遵章守纪等教育,进行战前动员,激发官兵参战热情。做好官兵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引导官兵面对重大灾情和抢险救援行动,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时了解现场灾情动态和救援情况,整理行动的有关信息和资料,编发战场快讯。
5、后勤保障组
组长由大队后勤主管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参战人员的饮食及个人防护器材、参战车辆的油料,组织救援物资的运输和调配。联系消防设备生产、销售厂家和公司,保障灭火救援行动所需的装备、药剂和配件的供应。组织技术人员负责现场车辆装备及其他机械的维修和空气呼吸器的充气等。
6、专家组
组长由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担任,成员为消防科参谋。主要职责是灾害评估,报警检验,为总指挥部的灭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并对总指挥部作战决策进行技术论证。
7、火场警戒组
组长由高管大队大队队长担任。主要职责是进行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人员靠近或进入事故现场,保证消防车辆进出自如,确保事故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六、力量调集程序
(一)调动原则
灭火救援调集汇报支队后调集临近消防中队,并由当地政府迅速调集医疗救护、交警大队等有关救援力量协同作战。
(二)调动程序
火灾事故发生后,责任区萧县中队迅速向支队报告情况。支队首长到达现场后,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按照预案调动供水、医疗救护、交警大队等有关部门参加或协助灭火。
(三)调动等级
火灾事故发生后,责任区萧县中队迅速向支队报告情况,支队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由支队确定事故等级
(四)力量调动顺序
1、首批出动:
责任区萧县中队:水罐车3辆,泡沫液1吨,指战员18人;
大队机关:指挥车1辆,相关人员4人;
2、第二出动:社会增援力量:
120医疗救护车2辆,6人。
交警大队:照明车1辆、拖车1辆、行政指挥车2辆,18人。
七、通信联络方式
火灾现场采取防爆型350兆无线手持电台作为主要通讯工具,组建二级指挥网络。必要时采用手语、旗语,必须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八、注意事项
(一)公路交通事故中及时救人是消防现场处置的主要方面,应最大限度抢救人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二)在遇险人员没有搜索完毕前,不得使用大型设备,如吊车,推土车等吊拉、牵引事故车辆。
(三)处置公路火灾事故时,为防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口登上公路,相向驶向现场。
(四)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首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装备,赶到事发现场投入救援。
(五)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尽快解除警戒,恢复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