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刘套镇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政策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2023年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表时间:2023-02-26 10:23 信息来源:刘套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刘套镇 阅读人次: 字体:   ]

“立春”已过,我县小麦即将返青、起身、拔节,正是抓好春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小麦春季田管,科学分类指导,因苗因地施策,保苗稳健生长,实现稳穗数、增粒数、争粒重,对于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赢得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主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当前苗情、墒情、病虫情
据2月3日对全县6个小麦苗情监测点调查,当前小麦主茎叶龄平均6.2叶,单株茎蘖数平均2.9个,次生根平均5.9条,亩茎蘖数平均86.1万。全县130万亩小麦,一类苗75万亩,二类苗37万亩,三类苗12万亩,旺苗6万亩,分别占播种面积的57.69%、28.46%、9.23%、4.62%,苗情总体好于去年但略低于常年。据2月2日土壤墒情监测点调查结果显示,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平均为84.8%,墒情适宜。据2月3日大田普查,纹枯病病株率平均3.2%,麦蜘蛛每市尺行长平均8.0头,均居近10年同期倒数第3位,蚜虫发生量与常年接近。结合病虫发生规律和天气趋势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县小麦早春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纹枯病中等发生,麦蜘蛛、苗蚜偏轻发生。
二、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是受玉米收获期推迟影响,小麦主播期较常年推迟5-7天,冬前生长量较常年不足。二是玉米单产较高,秸秆量较大,同时玉米集中收获期推迟,与小麦适播期重合度高,农时偏紧,部分田块整地播种质量不高,秸秆粉碎不彻底,镇压不实,小麦出现吊苗,易旱易冻。三是冬春冻害影响。12月初以来,我县出现多次强寒潮降温过程,部分整地播种质量不高田块冻害明显;同时春季倒春寒发生风险依然存在。四是病虫草害隐患较大,部分冬前未开展化除的田块杂草较重,春季化除压力增大。五是苗情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东南山区乡镇部分麦田偏旺苗、西部乡镇播期较晚麦田偏弱苗“两头苗”现象较为突出。六是早春时节降雨偏少,春旱威胁大,对抓好春季田管带来不利影响。
三、主要技术意见
针对我县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坚持“因苗施策、分类管理、促弱控旺、防冻抗旱”的原则,加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促进小麦长势均衡,夯实夏粮丰收基础,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主要技术意见如下:
(一)镇压划锄,保墒增温
对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土壤暄松的田块,在早春天气回暖、地表坷垃解冻变酥、麦苗解冻变软后及早进行镇压,以踏实土壤,弥合裂缝,增温保墒,促进生长。注意土壤过湿不镇压,以免造成板结;有霜冻麦田不镇压,防止损伤麦苗;三叶前和拔节麦田不镇压,以免伤苗死苗。早春镇压最好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三类苗麦田应浅锄,苗稠苗旺的田块要适当深锄。
对有旺长趋势麦田,返青至起身期于上午霜冻、露水消失后镇压1-2次,控旺转壮,防御倒伏。对冬前和越冬期冻害发生较重的麦田,要及早采取促弱转壮管理措施,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对严重旺长的麦田,要实行镇压、划锄和化控相结合,把预防后期倒伏的关口前移。化学调控可在返青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壮丰安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前叶面喷施。
(二)因苗施策,科学运筹肥水
早春是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亦是小麦水肥需求高峰期,要因地、因苗分类加强肥水管理。重点关注冬前和越冬期发生冻害小麦,要提早管理,促弱转壮,保苗情转化升级。
冻害较重田块和三类苗田块春季田管要以促为主,早浇水施肥,促早发快长。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墒情适宜或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同时适当增施速效性磷肥,促进冻害小麦新叶生长和春季分蘖发生,巩固冬前分蘖;第二次在拔节期墒情适宜或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墒情基本适宜、叶色正常的田块,应不浇或延迟浇水,以免浇水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影响小麦快速恢复生长。
一、二类苗田块春季田管要促控结合。春季肥水管理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调控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幼穗分化,实现穗大粒多。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可在起身后期墒情适宜或结合浇水亩施尿素7.5-10公斤,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在拔节期墒情适宜或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促穗大粒多。旺苗田块春季田管以控为主,视苗情晚追肥或减量追肥。墒情不足、没有浇水条件的田块,应在此期间趁雨追施。
如旱情较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要在早春日均气温稳定通过3℃时,浇水补墒,促进表墒和底墒相接,抗旱保苗,为返青拔节创造有利条件。
(三)开展早春化学除草
年前未开展化除或防除不彻底的田块,在2月中下旬至小麦拔节前用药,小麦拔节后禁止使用除草剂。要求日平均气温5℃以上,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喷雾器械性能良好,使用扇形喷头,常规喷雾药液量为30-40公斤/亩,确保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无人机喷雾要遵守科学安全用药操作有关规定,防止发生药液飘移产生药害。
根据田间草情草相,选择高效对路除草剂。禾本科杂草为主麦田,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环吡氟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阔叶杂草为主麦田,选用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选用氯吡·炔草酯、双氟·炔草酯、氟唑·唑草酮等。
(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治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纹枯病、麦蜘蛛、蚜虫等陆续发生,特别是干旱利于麦蜘蛛、蚜虫等发生,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压低病虫基数,减轻春季危害。
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10%以上时,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每亩用水30千克以上),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田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治一次,药剂选择戊唑醇、丙环唑、噻呋酰胺、井冈•蜡芽、苯甲•丙环唑等。
小麦返青期,麦蜘蛛每尺行长虫口200头以上时,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马拉•辛硫磷等药剂防治。
小麦返青期至抽穗前,麦蚜百株300头以上、天敌数量不足时,选用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啶虫脒或氟啶虫胺腈等药剂防治,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草蛉等优势天敌种类。
以上病虫害同时发生时,可以将杀虫剂、杀菌剂同时混合喷雾,实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五)以水调温,预防“倒春寒”
小麦拔节后“倒春寒”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防止透风跑墒,亦可控制旺长;对旺长麦田,要深锄、镇压相结合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旺转壮,增强抗逆能力;对缺墒的麦田,寒潮到来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温和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影响,减轻降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寒潮过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一般亩施尿素5-7.5公斤,或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萧县农机推广中心

                                                                                    2023年2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