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孙圩子镇人民政府 > 美丽乡村
阅读人次: 字体:   ]

【乡村振兴】孙圩子镇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3-08-03 08:46 信息来源:孙圩子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孙圩子镇 阅读人次: 字体:   ]

   2023年孙圩子镇党委政府高度关注乡村振兴工作,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推进,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做好风险预见预判预案,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继续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拓展监测渠道。及时核实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做到不漏一户一人,目前为止排查预警信息  。开展集中排查一次。及时发现和化解存在的风险。开展月督查4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大力宣传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培训务工人员二次156人次,申请办理跨省务工补贴74人,补贴金额3.5万元。组织参加企业招聘会次,介绍务工人员79名。开发护林员、保洁员、防溺水公益人员等公益岗位510名。

办理小额信贷225户,落实金额747万元,用于支持脱贫户产业发展。

 二、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今年我镇主要申报程蒋山村胡萝卜产业发展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新建冷库一座及配套设施、1330万元。落实产业到户项目一个,总投资44.505万元,带动354户胡萝卜种植、白山羊养殖等产业发展。

在建设胡萝卜产业项目的同时,我镇大力推进庭院经济项目,目前完成周圩村、孙圩子村冬枣种植7500棵,总投资11.25万元。近期我镇正在推进食用菌栽培项目的落地。

三、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我镇申报马庄村道路建设项目一个,修建长2300米,宽5米,厚20厘米的硬化水泥路一条。项目总投资465万元,现已挂网招标结束、签订施工合同。

2023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特色产业后续发展

继续发展特色种养业。一是继续发展以脱贫户为主体的特色种养业,鼓励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进行特色产业自种自养,乡农技站、乡社保所联系县农委、县就业局对脱贫户自种自养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减少脱贫户产业风险,提高脱贫户自我发展动力。二是鼓励种植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等联合农民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深入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扩大我乡农业产业规模,邀请有相关种植经验的培管种植能手推广经验,对有专业培管技能且厂泛推广的能手进行适当奖励。三是以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盘活农村休闲、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发展。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带动辐射更多农民致富增收。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

1.提升交通条件。围绕组级路硬化,户间路干净整洁的总体目标,推进道路建设,不断织密我乡村级组级公路路网,优化公路交通环境,加快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快乡村断头路建设,推进窄路基路面合理加宽改造和危桥改造,提升交通条件。加强全镇集贸市场和交通要道管理,对占道经营、违规停放、非法建设等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合理引导或依法取缔。优化乡村客车运载,不断提升全镇群众出行质量。

2.提升水利设施条件。一是提升饮水质量,建立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养护管理机制,乡域内所有自来水厂要有专人进行管护,对自来水管道和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确保自来水日常供给有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加强对各水厂水质监督,切实增强饮水安全。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已经废弃的排灌站等水利设施及时清理,对尚在使用但部分设备老化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保证其持续发挥作用。持续加大对沟塘河渠的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对已经治理完毕的沟塘河渠实行属地村责任管理,由村级负责日常的维护监管,确保治理不反弹,治理效果长期保持。

3、提升电力行动。不断完善乡域电网建设,加快全镇电网升级改造,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全镇电力建设管理和供电服务。

  4.提升网络通讯速度。实施农村宽带和5G网络提升工程,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5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完全解决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差的问题,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提升宽带乡村工程质量。

(三)筑牢增收致富渠道

1.把握绿色生态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学设计村庄发展规划,分类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和“厕所革命”。实施村庄增绿工程,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分类有序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作用,解决乡域污水处理之难题。

 2.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贷款使用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合规增加对带动农户就业的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产业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农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规范小额信贷发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脱贫户“户贷户用”模式探索,为脱贫户生产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不断强化就业保障。在现有岗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使部分群众在本乡域内实现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进行农业、手工业、电商等各类实用型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用好用活扶贫车间,逐渐加大扶贫车间贫困人员用工比例;落实技能培训各项补贴政策。建立劳务信息对接机制,和其他地区企业、用人单位实现对接,及时提供劳务信息,既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事可做,更让其从劳动中找到价值,同时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

1.完善乡域教育工程。坚持义务教育抓规范,基础教育求均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校舍班级规模,确保人均师资力量均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提升健康医疗水平。继续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健全健康脱贫综合医保体系。继续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履约流程,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预约转诊等服务。继续加强疾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对重点疾病和慢性病的防控,加强群众健康知识宣传,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加大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监测考核,实行分类健康干预。完善乡医养中心和各村卫生室配套设施建设,主动承担医疗服务功能,积极发挥医疗服务作用。

3.保障兜底不断细化。积极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健全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三留守”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決定义务。加强重点救助,对于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決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范用。完善临时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突发性、紧迫性困难问题,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做到应补尽补。

4. 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村文化中心提档升级,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制定村规民约,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好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好“篮球赛”、“广场舞”等有益的体育活动。加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不断丰富村级文化活动形式,倡导并吸引大多数群众参与到集体文化活动中来,提升文化素养及生活品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