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闫集镇人民政府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

闫集镇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解读

发表时间:2022-04-12 16:15 信息来源:闫集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闫集镇 阅读人次: 字体:   ]

解读人;闫集镇党委副书记魏彩玲

一、制定背景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

二、 工作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镇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县域合作中主动作为、奋勇争先,为全县“进十争百”奋斗目标贡献更多的闫集力量。

三、主要任务

——拓展脱贫成果取得新进展。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产业帮扶措施更加有力,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更加完善,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由清除绝对贫困到清除相对贫困,彻底消灭贫困。

——乡村振兴发展取得新进展。把乡村建设成为有规划引领、产业支撑、配套保障、能人带动、乡风文明、一二三产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乡村。粮食加工业优势更加突出,人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科技化、智慧化,农村三产全面融合,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农业增值空间不断拓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色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辣椒制种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扩量升级,产业基础、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显著增强。

——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发展动力和活力充分释放。

——基础设施完善取得新进展。镇域通道畅通,加快推进道路提质,通行效率、群众出行便利度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和谐宜居。

——社会文明程度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居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社会治理效能取得新进展。安全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基础切实加强,责任体系健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四、创新举措及保障措施

(一)聚焦压实防控责任,着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防控责任。保持居安思危,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时刻警惕疫情反弹苗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要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落实防控任务。立足“精准防”,认真贯彻人物同防要求,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减少“聚集度”,全力防范发生聚集性疫情风险。关注“薄弱点”,毫不放松地落实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织密织牢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防线。加强疫苗接种。持续推进全镇适龄人员应接尽接,及时做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提高免疫屏障水平。落细防控要求。严格按照“外防输入、联防联控”的防控要求,对境外、境内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第一时间登记报备,按要求实行集中隔离和健康管理等措施。加强菜市场、学校、医院、娱乐场所、餐饮店、超市、水果店及冷链食品经营户、快递网点等场所的疫情防控,做好各项防控预案,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全力确保疫情防控不留缺口。

(二)持续聚焦乡村振兴,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根据县委提出的“五彩”农业发展要求,立足我镇现有5000余亩辣椒制种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全面做大做强我镇“红色”产业。提升果园种植效益,积极寻求对接果蔬休闲食品加工企业,切实提高传统水果产业的附加值。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推深做实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盘活村级资产,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薄弱村,积极打造100万级示范村。全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快土地集约经营。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新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力推动农田水利事业,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推进美丽新庄建设,改善镇村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整治中心街周边车乱停、摊乱摆、线乱拉等顽疾。坚决落实国土卫片整治专项工作。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严重危房动态“清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改厕力度。创新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三)持续强化综合治理,着力营造美好人居环境。全力防治污染。坚定不移践行“两山”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突出源头管控,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全年禁烧“零火点”。加大“散乱污”企业污染整治,开展土壤监测调查和工业固废专项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绿色发展。打造推深做实“河长制”“田长制”“路长制”,持续开展巡河检查,加大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加强田地、道路管控。全面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规范乡村建设规划。对全镇闲置土地和人少分散的自然村再次进行全面摸排,有序引导农民群众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居住,切实加强空心村整治力度。倡导绿色生活。全力改善人居环境,纵深推进“洁净卫生进万家”。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化厕所革命,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干部带着干、村民主动干的整治氛围。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村庄。

(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特困人员保障工作。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关爱保护服务。严格落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政策。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加强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努力夯实现代教育基础,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安全工作。开展文化进万家、放映公益电影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强化安全保障。持之以恒保障安全稳定,加强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危化品、食品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法治建设,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强化文明保障。深化文明创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陈规陋习,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加大《民法典》宣传贯彻力度,选树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推动建立镇村“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