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萧县永堌镇建立健全了镇综治信访和维稳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求融入责任体系中,将全镇划分为党政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三个层面,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采用党政领导带案下访、包村干部每周说事、村组干部深入化解的多元化解方式,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49件,化解140件,化解积案并签订息诉罢访书4起,劝返进京案件1起,主要类型为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损坏赔偿等方面。
以岗位责任促进工作开展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建立以镇、村、组为三级网格,司法所、派出所为两翼的“三格两翼”人民调解大格局,确保这项工作快速稳步推进。永堌镇整合现有资源,努力探索建设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召开群众说事会、发放宣传资料、推送公众号等宣传形式,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阵地建设促进工作落实
2021年,永堌镇为全镇所有自然村打造“群众说事室”,每个行政村打造一到两个亮点说事室。永堌镇综治中心及网格点建设已经建设完成,镇综治中心五室一厅、各村四室一厅、全镇35个标准化网格点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并投入正常运营。极大方便了群众办理业务、反映诉求,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各综治中心搭起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建起了治安防控的“防火墙”能够及时接待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依托“群众说事室”,建立群众“说事日”制度,就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群众说事室”,方便党员群众反映问题,说经济发展中的难事、影响和谐稳定的杂事、要求服务的实事等等;由联系村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轮流接待并协调处理,制定了“问”、“说”、“议”的一套运行程序,建立了必要的保障制度。
干部“问”事。每个村按每30-50户划分一个网格,村党员干部分网格走访农户,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社情民意,及时了解和掌握苗头性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村民“说”事。村党支部把每月25日定为党员群众“说事日”,村党员干部和说事群众坐在一起说心里话,谈烦心事。
集中“议”事。根据“说事”情况,村总支及时进行归纳、梳理、分类,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当即办理答复;对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做好疏导工作,消除群众疑虑;对因条件限制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对重大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召开村民议事会研究,制订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体系、建立“群众说事室”,推行农村党员群众“说事日”制度,为民服务渠道更加畅通,干部作风更加务实,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面对面交谈、零距离沟通,融洽了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架起了一座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转变了干部作风。在制度上明确了服务事项和工作要求,有效防止了某些村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心差、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了村级组织由过去的职能缺位、不到位向全方位、综合性服务转变。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畅通了群众建言渠道,及时发现、解决和处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老百姓的怨气说“消”了,把矛盾说“化”了。推行党员群众“说事日”制度以来,全镇已接受党员群众反映的土地承包、宅基纠纷、宗族矛盾等问题149起,办结140起,办结率达94%,信访案件明显下降,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