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提出的东向扇形对接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一城三区一基地”、落实“1688”奋力冲刺“进十争百”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在建设“山水庄里”、“幸福庄里”、“印象庄里”、“文旅庄里”上下功夫,按照“党建引领、民生为本”的思路,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统揽全镇全面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突出改革发展与创新,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做好“党建引领、文明善治、产业发展”三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山清水秀、村美民富、文明和谐新庄里。
(一)加快美丽村镇建设步伐,打造优美宜居庄里。立足庄里建镇高起点,紧抓乡村振兴大机遇,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联动,统筹镇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按照功能分工布局合理原则,确立庄里未来五年“一体两翼”城镇化发展思路,围绕镇政府驻地与黄山文化新村,南北呼应,集群发展,镇区驻地重点围绕千年古镇文化元素,建设宜居、宜商、宜游功能集聚的高标准精致文化名镇,北部黄山文化新村发挥东依皇藏峪、北接皇藏大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轴经济开发区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大蔡、黄山、高庄人口、土地等资源,推动附近各村资源要素向新村集中,实现趋近发展,抱团发展,建设庄里北部文商旅中心。同时启动并完成8个村规划设计,按照功能定位,立足实际,既重点打造,又错位发展,力争五年努力,把庄里所有村庄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建设欧庄路连接天门寺皇藏峪沿山旅游大道,建设连接符离大道欧庄路二期一级公路,建设庄北大道到欧庄路白米山段连接线,打通堵点,打造畅通无阻的庄里北大门。通过三年努力,对全镇范围内的坑塘大中小沟,进行全面整治,让全镇实现沟渠相连、河河相通、清水常在、绿树常荫。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动改水改厕的全覆盖,建设全覆盖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和公厕的管护运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为建设山美、水美、生态美的新庄里提供坚强支撑。
(二)创新土地托管方式,以规模经营推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最核心的要素是土地,破除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推行耕地规模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增值增效的必然要求,全镇谋划利用2年时间,3万多亩耕地托管要超过95%以上。同时要求各村都要成立由村集体领办的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分散到一家一户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实体中,通过对土地的集中治理,提高土地质量。通过托管给第三方公司、分类分块进行公开招标、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己经营三种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利用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种植,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既增加了集体和农民收入,又壮大了专业化农民队伍,培养了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延伸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在村集体经济实体中成为股东,实现分红增收。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提升,推动民富村强。通过三年努力,全镇8个村党组织都要按照市场化机制,建立村集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干部要带头领办企业,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市场意识,增强为民服务本领。通过五年努力,村村年集体经济收入都要超过100万元,超过200万元以上的村要达到2个以上,村民年均纯收入翻两番。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强镇。按照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定位,依托背靠徐州市场的区位优势,结合庄里实际,大力发展沿山、沿河、沿路经济,依托“三沿”拓宽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视野,一是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林业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续加大荒山造林绿化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多渠道对石质山进行绿化,力争使庄里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全省绿化示范镇。按照林业产业化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县委提出的“五彩农业”发展部署,多维度宽视角引导蔬菜种植、林下养鸡、种植中草药、榛子、山杂果等多业并举,实现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的溢价效应;二是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发展沿路经济。在欧庄路、永大路、官栾路、高速公路两侧,通过农业招商、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自主经营、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争取和引进项目资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沿路经济多点开花。大力扶持栾庄椿枫泉泉石磨面粉加工有限公司依托绿色小麦生产基地,构建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闭环绿色环保运营,打造庄里生态面粉品牌;借助国家支持中草药发展政策机遇,通过引进徐州承包商,做大做强陶墟皖艾中草药有限公司,带动全镇艾草种植基地发展;通过引进好七集团、安徽立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实体,在全镇实施托管面积力争达到90%以上,利用独特的土壤等条件,发展红薯种植,并且进行加工增值,打造庄里绿色粉丝品牌;通过争取乡村振兴资金,全力扶持陶墟、城阳、栾庄果蔬产业基地发展,做强高庄高标准高规模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徐州果蔬生产加工供应的后花园。按照村村上产业、村村有特色的部署安排,树立抓富民产业是尽职,不抓产业就是失职的理念,引导全镇上下齐抓,强村富民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农字号经济实体超过200个,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增效提升,产业振兴效果显现;三是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做优沿河经济。在倒流河沿岸,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方式,支持各类实体,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变水害为水利,发展水稻种植、莲藕种植、稻虾混养,同时植入白米山文化历史元素,打造白米山香稻贡米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水稻附加值,将倒流河装扮成一条稻花飘香、莲荷相映的富民河,利用境内八座水库,谋划项目,做好水库衍生产业产品,富民强村,全力争取椿枫泉石磨面粉加工、陶墟艾草产品手工加工、萧香园东坡贡米获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高标准规划设计,全方位打造文化旅游强镇。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挖掘庄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符离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轴,借助皇藏峪景区的辐射带动,围绕建设文旅强镇进行科学规划,量身打造。一是对庄里进行全域规划,从倒流河之源、椿横大石峪、陶墟节孝坊、陶谦文化典故、纪念苏轼济民爱民修建的苏桥、金寨历史文化遗址、尠沟古井、古银杏、庄辛文化典故到艾草、石磨面粉加工非遗文化、陈履真烈士红色文化等等,分类包装进行开发,串点成线,规划旅游线路。二是围绕建设文旅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精致文化名村。借助符离文旅大道、皇藏峪景区辐射和申报千年古村,建设高庄、尠沟两个各具特色的文旅精致名村,今年将有序完成尠沟古井古树文化、玉石文化、水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仿古文化等的打造,规划建设古街、古巷、古民居、古村落;三是建设倒流河生态休闲长廊。利用倒流河丰富的水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文化传说,在疏浚治理后的倒流河两岸能够利用的区域,规划漂流项目,谋划建设朱姓、肖姓、颛孙姓等寻祖祭祖项目,同时把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起来,在倒流河两岸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百果园、花世界、水乐园等庄里品牌;四是借助节庆活动,提升庄里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休闲采摘观光等实体农业,谋划庄里桃花节、油菜花节、文体赛事节、倒流河水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宣传推介庄里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庄里文化的影响力。
(五)抓乡风文明创建,促进乡村和谐善治。成立工作专班,延伸文明示范村户(单位)创建,细化考核细则,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文明单位为抓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健康向上向善的各类创建评比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的形成,计划在一到两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通过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乡贤工作室),发挥“乡贤五老”、社会名流、在外创业有成、致富带头人等作用,各村根据自然村分布特点,成立党群服务点,让乡贤在网格内发挥作用,收集民情民意,调解群众纠纷,服务群众需求,在最基层架起党建和群众一道连心桥,同时对反面人物、反面事件,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运用孝善文化和道德力量,约束和规范群众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向上向善,通过法治、德治相结合,达到自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