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庄里镇人民政府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

庄里镇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

发表时间:2022-01-14 17:48 信息来源:庄里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庄里乡 阅读人次: 字体:   ]

   一、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萧县“进十争百”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庄里镇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

   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各项任务,生产总值预期增长高于全县乡镇平均增速,继续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托管、流转预期目标超3万亩。持续提升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助力各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一一半以上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其他的村要达到50万以上。

    三、主要内容

(一)加快美丽村镇建设步伐,打造优美宜居庄里。立足庄里建镇高起点,紧抓乡村振兴大机遇,结合“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联动,统筹镇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按照功能分工布局合理原则,确立庄里未来五年“一体两翼”城镇化发展思路。

(二)创新土地托管方式,以规模经营推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最核心的要素是土地,破除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推行耕地规模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增值增效的必然要求,全镇谋划利用2年时间,3万多亩耕地托管要超过95%以上。同时要求各村都要成立由村集体领办的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把分散到一家一户的土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实体中,通过对土地的集中治理,提高土地质量。通过托管给第三方公司、分类分块进行公开招标、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己经营三种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利用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种植,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既增加了集体和农民收入,又壮大了专业化农民队伍,培养了乡村振兴人才。同时延伸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在村集体经济实体中成为股东,实现分红增收。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强镇。按照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定位,依托背靠徐州市场的区位优势,结合庄里实际,大力发展沿山、沿河、沿路经济,依托“三沿”拓宽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视野,一是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做大做强生态林业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继续加大荒山造林绿化力度,争取项目资金,多渠道对石质山进行绿化,力争使庄里的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创建全省绿化示范镇。按照林业产业化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县委提出的“五彩农业”发展部署,多维度宽视角引导蔬菜种植、林下养鸡、种植中草药、榛子、山杂果等多业并举,实现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的溢价效应;二是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发展沿路经济。在欧庄路、永大路、官栾路、高速公路两侧,通过农业招商、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自主经营、能人大户带动等多种方式,争取和引进项目资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沿路经济多点开花。三是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做优沿河经济。在倒流河沿岸,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方式,支持各类实体,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变水害为水利,发展水稻种植、莲藕种植、稻虾混养,同时植入白米山文化历史元素,打造白米山香稻贡米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水稻附加值,将倒流河装扮成一条稻花飘香、莲荷相映的富民河,利用境内八座水库,谋划项目,做好水库衍生产业产品,富民强村,全力争取椿枫泉石磨面粉加工、陶墟艾草产品手工加工、萧香园东坡贡米获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高标准规划设计,全方位打造文化旅游强镇。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挖掘庄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符离大道文化旅游发展轴,借助皇藏峪景区的辐射带动,围绕建设文旅强镇进行科学规划,量身打造。

(五)抓乡风文明创建,促进乡村和谐善治。成立工作专班,延伸文明示范村户(单位)创建,细化考核细则,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文明单位为抓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健康向上向善的各类创建评比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的形成,计划在一到两年内成功申报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通过成立道德评议委员会(乡贤工作室),发挥“乡贤五老”、社会名流、在外创业有成、致富带头人等作用,各村根据自然村分布特点,成立党群服务点,让乡贤在网格内发挥作用,收集民情民意,调解群众纠纷,服务群众需求,在最基层架起党建和群众一道连心桥,同时对反面人物、反面事件,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运用孝善文化和道德力量,约束和规范群众行为,引导群众自觉向上向善,通过法治、德治相结合,达到自我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