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庄里镇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政策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蔬菜抗寒防冻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发表时间:2023-01-13 10:39 信息来源:庄里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庄里乡 阅读人次: 字体:   ]

  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省1月13日-17日平均气温将下降10~12℃,部分地区超过14℃,沿淮淮北最低气温-7~-5℃,期间,多地伴有雨雪天气,其中淮北地区小雨转雨夹雪或雪,北部中雪。据我县气象部门预报,1月13—14日阴天有小到中雨转雨夹雪或雪极端天气过程,由于突发低温降雪天气可能给设施蔬菜、越冬蔬菜、蔬菜育苗等生产造成严重损害,为降低灾害影响,确保蔬菜安全和有效供给加强在田蔬菜生产管理,确保我县蔬菜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充足,现对蔬菜生产抗灾减灾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做好蔬菜抗灾减损准备工作
(一)提高抗灾减损意识。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增强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做好低温大风雨雪等灾害天气应对预案和物资准备工作。
(二)完善基地设施条件。一是及时清理棚沟,保证雨停水干;二是加固大棚设施,更换、清理或缝补老旧破损棚膜,建议使用6丝以上的长寿流滴膜、多功能消雾膜、高透光性阳光板等保温材料,提高棚室透光率,增加棚室温度,降低棚内湿度,减轻病虫危害,提高抗灾能力;三是调试好加温补光设备。
二、合理采取抗灾减损应对措施
(一)做好寒潮降温天气应对。一是采取加膜、加草帘或保温被等办法,多层覆盖保温;二是减少通风时间,保持棚内温度;三是采用增温设施人工增温,以专用补温灯为好,火炉、加热块、补光灯等临时辅助加温补光物品增温保温。
(二)做好大风天气应对。一是将压膜绳在拱杆间压紧加密,防止大风掀翻棚膜;二是在大风天将通风口、门口均密闭,防止大风吹入棚室,减少薄膜损害。
(三)做好降雪天气应对。降雪前,要加固修整棚室,以防下雪压塌棚室;提前准备好扫雪工具,以便清除棚室积雪,减轻棚室负重;连栋棚要闭好四周棚膜,有条件准备好加温设备,以防棚顶积雪结冰,造成棚体坍塌。
(四)做好雾霾及寡照天气应对。一是争取散射光,白天中午揭开草帘见光;二是及时清扫或冲洗棚膜,增加薄膜的透光率;三是开启补光增温设施;四是减少或停止浇水追肥,避免作物沤根;五是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控湿防病;六是及时采摘瓜果,减少营养消耗,并适当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五)做好蔬菜受冻后的应对。一是缓慢升温,不能立即闭棚升温,避免因温度骤升而使蔬菜受冻、组织坏死;二是人工喷水,增加棚内空气湿度,稳定棚温,抑制受冻组织失水,促进组织吸水;三是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和果实,以免组织发霉病变,引发病害;四是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缓解冻害;五是及时喷洒药剂,防病治虫。
三、突出抓好设施蔬菜田间管理
(一)光照管理。一是选用透光率高、流滴性好、耐候性强的多功能复合棚膜;二是清洁膜面,用布条或水擦拭薄膜表面,清除膜面灰尘和杂物;三是晴好天气及时揭盖保温材料,增加光照时间;四是及时整枝落蔓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通风和透光,有条件的可进行人工补光。
(二)温度管理。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温度要求进行管理:一是覆盖地膜,提高室内温度和降低空气湿度;二是增设多层覆盖,大棚内搭建中棚或小拱棚,加盖遮阳网、无纺布、保温被、草帘等保温材料;三是增设地热线、空气加温线、火炉、热风炉、加温快、补光灯等加温设施;四是通风口处和棚门口设置缓冲薄膜;五是控制好保温材料的揭盖时间,上午棚内温度稳定后逐层揭开,下午棚内温度降至20℃时放下保温覆盖物。
(三)水肥管理。一是做好水分管理。冬季蔬菜水分不旱不浇,浇水要选择晴天中午,浇水后应及时放风排湿;二是做好肥料管理。冬季蔬菜生长发育缓慢,需肥少。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主,减少化肥。寒流前后,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3%硝酸钙+1%葡萄糖液,提高蔬菜的抗寒能力;三是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四)气体管理。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注意通风换气,排出设施内的有害气体;有条件的园区适时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使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适宜水平(前期蔬菜功能叶较少时600ppm~800ppm,旺盛生长期光温适宜时1000ppm,光温不够好时800ppm左右,光温条件差时不施用二氧化碳)。
(五)植株管理。一是加强植株调整工作,及时整枝、打杈、打老叶,提高通风透光性;二是适当疏花疏果,以防植株出现早衰;三是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防止诱发病害;四是蔬菜叶面喷施甲壳素、海藻酸等全营养叶面肥,提高叶片的抗寒抗病能力。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一是做好农艺防控。因地制宜应用不同科属蔬菜轮间套作、水旱轮作、嫁接换根、土壤消毒和修复、膜下滴灌,以及施用微生物菌肥、氨基酸等,增加根系活性,提高植株抗逆性;二是做好物理防控。采用长效流滴消雾功能薄膜、防虫网阻隔等预防病虫害,采用黄蓝板和频振杀虫灯等诱杀蚜虫、粉虱、蓟马和鳞翅目等害虫,采用地面全覆盖、通风排湿措施等防治低温高湿病害。草害严重的田块,黑白双面、银黑双面地膜除草;三是做好生物防控。应用性诱剂、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控病虫害;四是做好化学防控。设施蔬菜冬春季主要预防蚜虫等害虫,灰霉病、霜霉病等低温高湿病害。防治蚜虫等害虫,可选择阿维菌素、螺虫乙酯、呋虫胺、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等。防治灰霉病、霜霉病等低温高湿病害,推荐使用烟剂、粉剂等能减少用水量的药剂。
(七)及时采收。成熟蔬菜要抢在寒潮来临前及时采收。
四、做好露地蔬菜防灾减损工作
我省越冬露地蔬菜主要有乌塌菜、小白菜、大蒜、韭菜、大葱、莴苣、菠菜、萝卜等,在选择耐寒、耐抽薹、品质优良的品种类型基础上,应尽早腾茬耕翻冻垡或晒垡,抓紧培肥播栽,确保在低温前齐苗活棵,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根据土壤墒情,结合植株生长状况,适时浇透越冬水,提高作物抗寒能力;严冬到来前,检查菜田地膜覆盖情况,适当用土压实,避免大风刮坏地膜;霜冻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撒施作物秸秆或腐熟有机肥,提高蔬菜耐寒性;降温幅度较大时,夜间加盖草帘、薄膜、遮阳网、秸秆等,减轻冻害。
五、切实抓好早春育苗生产
(一)科学选用优良品种。甘蓝、花椰菜、萝卜、胡萝卜等春季露地蔬菜,应当优先选择适寒性强、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耐抽薹的品种,同时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设施早熟栽培蔬菜要根据设施的结构性能和保温措施选用熟性适宜的品种;远途运输的蔬菜要选用耐贮耐运、适销对路的品种。
(二)做好茬口合理安排。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设施结构性能、栽培模式和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合理育苗播种茬口。尽量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提前做好种子、穴盘、苗床等消毒处理,适时开展春季育苗生产。
(三)积极开展环境调控。加强育苗设施维护管理,提高日光温室和大棚的密闭性和保温性。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进行人工补光,控水蹲苗,防止高脚苗。棚内温度低于5℃时,辅用热风炉、电热线、空气加温线等设备加温。
(四)切实强化水肥管理。灌溉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并使用温室内提前储备的灌溉水。生长正常的幼苗采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1次,浓度100~200mg/L;徒长的幼苗采用高钾、含钙镁的水溶肥;生长较弱的幼苗适当增加氮素含量。阴雨天尽量不浇水,湿度大时可开启轴流风机增强棚内空气流动或采用空气除湿机来降低棚内湿度。
(五)统筹兼顾病虫防控。注意观察新叶,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早用药。设施放风口安装60目以上的防虫网,苗床上悬挂黄色及蓝色粘虫板。
(六)适时开展田间定植。适时定植的标准主要看地温:10 cm地温稳定在13℃以上就可以定植番茄、茄子等果类作物;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就可以定植黄瓜、冬瓜等瓜类作物。

                                                                                         二〇二三年一月十二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