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强委员:
您在政协萧县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社会类第36号提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赵刚强委员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关心。
为落实教育主体责任,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力度,近年来,我局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全面消除随迁子女就学障碍,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同等待遇等方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扎实开展关爱活动。
为能给留守儿童有效的关怀,全县各中小学均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近年来,先后建立了224个“留守儿童之家”、2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配备了“三电一书”及活动器材,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台账,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协同、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留守儿童之家从硬件设施和制度上,确保了全县的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家园。黄口镇第一初级中学被授予“省级示范留守儿童之家”荣誉称号。一直以来,该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举行集体生日等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日常交流、学习辅导和思想沟通,使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照顾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者。
在全县中小学开展“654321”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即做到“6清楚”(清楚留守儿童基 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困难和需求、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当好“5个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内外情况联络员);坚持“4优先”(对留守儿童做到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开展“3个一”活动(每月一次家访、每月儿童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月一次与留守儿童谈心);过好“2个假期”(各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假期活动方案,让留守儿童度过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寒、暑假);实行“1+X”代理家长制(一名教职工担任一名或多名留守儿童代理家长)。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
二、发挥“五老”作用,成立五老讲师团。
在家教工作中,我县重视五老作用。我们成立了五老家教讲师团。他们精心准备教案,把家教教材、主题教育读本送给他们。还到学校作家教报告,如李长钦老校长自费下到基层给家长上课。用身边家教、家风育子的经验给家长讲课,例子真实、生动、有力,让家长信服。
三、创新家教模式,促进家教工作常态化。为保证家教工作有效开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新媒体时代,学校建立了家长档案,建立了家长微信群,适时把家教知识、经验群发。小学和幼儿园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利用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针对代管留守子女的祖父母年龄大的特点,送教上门,加大家访力度。利用春节返乡时间,开办家长学校,给家长一个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老师沟通的时间,也为家长补上了家教课。如赵庄镇中心小学就做的很好。
四、多元联动,实施帮扶。在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各校发动、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教师与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使每一个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县教体局要求各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校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继续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绷紧全县学生安全管理这根弦。
县教体局按照委员的建议,制订《萧县学校2020年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学校遵循季节规律,开展“一月一主题”安全专题教育,1月和12月安排以寒假生活为内容的安全知识专题教育,重点教育学生在寒假期间遵守交通规则、防偷、防骗、防非法传销侵害,文明上网,注意防寒保暖、不到河塘沟渠冰面滑冰等。4月为防溺水专题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7至8月为“暑假期间安全教育”专题,全县学校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寄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与学生及家长保持联系,提示有关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特别家长履行监管职责,教育教育子女远离水域;提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自身安全。
以上是关于此项提案的办理情况,欢迎您以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 办 人:宋玉富
联系电话:5033813
萧县教育体育局
2020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