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教育体育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阅读人次: 字体:   ]

关于对政协第十一届萧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99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3-07-25 17:10 信息来源:萧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教体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韩松、李玉权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快推进萧县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萧县职业教育工作,为加强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4月6日,县委副书记陈瑾、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红、副县长刘圣军,县教体局局长刘广明深入到萧县师范学校、宿州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宿州航科中等专业学校调研职业教育工作。随后,在萧县师范学校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倾力支持。当前的目标任务,就是加快推进萧县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为此,成立工作专班,由曹红同志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进,落地见效。

目前,工作专班已组织相关部门到萧县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选址,实质性推动“萧县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地址已基本确定。园区占地总面积800亩以上,其中一期工程不低于500亩。计划在2023年5月15日之前完成。

组织相关部门推进萧县职教园区的设计与建设。园区分为7大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实训区和短期培训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技能人才孵化产业园等。校舍建筑面积(不含教职工宿舍等非教学用房)不低于20万㎡。计划2023年7月20日前完成园区总设计,计划2024年9月1日前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设。

将萧县师范学校、萧县技工学校、萧县教师进修学校、萧县黄口高级职业中学实质性迁入“萧县职业教育园区”,同时申请安徽省A类中等专业学校的评估验收,并确保A类验收通过。计划2024年12月30日前完成学校搬迁并申请A类评估验收,2025年8月30日前通过A类评估验收。

推动二、三期工程建设,完善职教园区的各大功能区,充分发挥各功能区的职能,真正实现集产、教、研为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园区。计划2027年9月1日前完成。

二、支持萧县师范学校创建A类学校

2022年,萧县师范学校成功通过B类学校评估验收,成为B类学校。目前,该校已与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开办3+2学前教育专业,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该校设置了高职中专分校。

创建成为A类学校后,可以根据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分别与高职学校合作,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实行订单培养,并在萧县师范学校完成全部学业。

三、打造产教联合体

统筹联合,依托萧县经济开发区,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实体化运作的理事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有效统筹空间区位、产业集聚和创新网络,使其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功能。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通过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广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岗位成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入职培训、岗位培训,面向农民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共建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职业学校全职或兼职工作,与专任教师共同开展指导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

协同创新,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与组织协调,制定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清单,搭建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整合优质资源并进行宏观调控,打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学徒多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以市场纽带牵引联合体持续创新,推动联合体建立价值共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企业为主体,产、科、教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各职业学校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不断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布局,将专业群建设扎根在产业链上,进一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在学前教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将财政补助向本土所需专业倾斜,对受益学生提出留在本县工作的要求。

四、校企联合招生共同育才

面对区域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困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出路。针对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新需求,校企合作打造一体化培养模式,以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

通过“3+2”“3+3”等形式,以萧县师范学校为主体,开展一体化培养、5 到6年一贯制教育,订单式培养技术人员。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参加技能竞赛等专业素养提升活动,并提前到企业进行实习,完成就业过渡。

学校将根据企业要求设置相关课程,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等,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技术应用和文化氛围,形成“招生即招工”的办学特色。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适应岗位要求,掌握相关技能。企业投入资金为学校建设实训室,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实训师资,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通过 “就业好”带动“招生热”,中高职招生前移、企业招工前移,从中职学校开始即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增进学生的归属感、学校的成就感、家长的认同感、企业的满意度,破解学校“招生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现实问题。

五、推行新型学徒制培养

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训,根据企业技能岗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岗位技能,达到“转岗即能顶岗”。

以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级工、高级工及技师、高级技师为主,培养期限为1至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年。学徒培养对象以至少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主,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围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培训评价规范开展相应职业(工种)培训,加大企业生产岗位技能、数字技能、绿色技能、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力度。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主体责任由企业承担,企业与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技能大师(专家)工作室等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企业可结合实际需求和学徒职业发展、技能提升意愿,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等具体内容,采用举办培训班、集训班等形式,积极应用“互联网+”、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管理手段,保证学徒在企业工作的同时,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训练。

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负 责 人:朱雷

联系电话:05575019692

 

 

 

萧县教育体育局

2023年6月25日

 

 

 

 

 

抄送:县政协提案委、县委督查考核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