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规划计划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表时间:2025-01-03 15:31 信息来源:萧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责任编辑:工信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理论学习强根基。县工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相关内容列入党委会对标学习、党委理论中心组、周例会日常学习中,同时坚持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全面落实学习党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经济工作各项要求,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探索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全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经济运行提质效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17.1%,综合居全市第一;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4%,超全省1.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6%,超全省3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8%,超全省22.7个百分点。

(三)亩均评价增效益2023年度,全县参评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收均居宿州市县区第一;“提效益、激活力、重配置、促提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赋能企业质效双升”做法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优秀实践案例(全国30例);萧县创新实施“园区e贷”改革经验被国务院减负办推介;萧县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赋能企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经验被市委深改办推介;林平股份获评2024年安徽省亩均效益领跑企业称号。

(四)企业培育蓄动能。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加大力度挖掘培育各类优质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总量达187家,增量、总量均居全市第二。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累计4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累计6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累计8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累计3家);今年12月份,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张江萧县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复审通过(累计3家)。

(五)为企服务履职责。组织林平股份申报2024年度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已提交案例遴选材料。推荐企业参加专精特新专题培训、中小企业银河培训、惠企政策宣讲等各类线下培训活动8场次,参训人员500人次,企业家通过培训不断学先进、找差距、重实践,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赋能企业发展壮大。

(六)数字经济强源头全年累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测评187家,覆盖率100%;完成88家企业的两化融合线上数字化诊断和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工作;以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已受理13家企业技改备案,总投资额8.03亿元;华大化学、品青食品获批省数字化车间;尤泰克、倍泰光电获批省级消费创新产品。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学思践悟为核心,逐步强化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安徽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工信系统日常工作中去,及时总结自身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拉高标杆加强学习,确保思想觉悟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更加突出。

(二)坚持目标任务为导向,逐步夯实经济运行基础。坚持稳中求进,锚定学习先进、对标沛县、跨越千亿发展目标,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生态兴县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存量、促增量、挖潜力、保增长。

(三)坚持技术改造为支撑,逐步加速技改投资增长。全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加快推进低效老旧设备替代,持续提升高端先进设备的运用,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坚持主体培育为重点,逐步构建梯次发展格局。将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服务指导,加大力度组织申报,将基础条件较为成熟、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列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五)坚持转型升级为主线,逐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创新策源,主动对接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G60科创走廊以及中科大、合工大、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接续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切实把潜在的新质生产力转变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六)坚持数字赋能为依托,逐步加快数字转型步伐。深入贯彻数字化转型方案及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合力在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上求突破,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提升新材料、机械制造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措施,推动园区内企业的整体数字化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