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民政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民政局2023年1-9月份重点工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表时间:2023-09-29 11:19 信息来源:萧县民政局 责任编辑:民政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一、2023年主要指标、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主要亮点
(一)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一是做好社会救助提标工作。自2023年7月份起,全县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57元、722元,增幅分别为7.07%、4.63%;城市、农村特困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900元、729元,增幅分别为1.12%、6.11%。完成乡村振兴考核“四个优先”重点任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4.5%目标任务。二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截至9月,全县保障城乡低保56381人,累计发放资金2.38亿元;保障特困供养人员8049人,累计发放资金5088.4663万元;保障失能失智8049人(包含全自理),累计发放资金511.0224万元;保障孤儿531人,累计发放资金559.536万元;保障困难残疾人17585人,累计发放资金1356.54万元,重度残疾人19989人,累计发放资金1401.15万元。全县保障高龄津贴40873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2214.425万元;保障居家养老补贴12048人,累计发放资金556.21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255人,累计发放资金147.5928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孤儿8人,资助资金8万元。综上,2023年1至9月,全县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56亿元,惠及群众147.55万人次。三是常态化开展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不断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防止“脱保”和“漏保”现象发生。1-9月份,全县共新增低保、特困供养、孤儿等2031人,因自然减员或动态调整等原因停发6047人。
(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是养老服务大力发展。“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建有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处,乡镇养老机构38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56处,农村养老服务站221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设计养老床位11025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率达45.7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78%,完全达到省厅下达的任务指标要求。谋划打造萧县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二是健康养老全面推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持续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全县8所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另外30所也通过与乡镇卫生院签定服务协议,为在院老人提供便捷医疗健康绿色通道服务。三是开展特困老人居家上门服务,实施困难老人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项目1899个,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深入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巩固提升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新增完成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30个。五是积极落实特困供养老人人身意外保险和住院护理保险。全额资助特困供养对象参加“银龄安康”行动,投入30多万元,为全县特困供养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投入82万元,为全县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六是加强对特殊困难老人的关爱服务工作。通过落实家庭主体责任、邻里互助、社会参与、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分散特困供养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对没有监护人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由镇、村干部与特困供养对象签订“一对一”关爱帮扶协议,确定具体帮扶责任人;对于农村其他困难老人,依托村“两委”和邻里互助等力量,施行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视走访、老年人赡养协议签订等三项制度,积极引导专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为独居老年人提供探视走访、心理抚慰、健康咨询等志愿服务。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201名,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26人。每年县民政局联合县人社局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分两次对全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加强组织基础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一是稳
步推进“村改社区”工作。顺利完成龙城镇帽山村、黄口镇徐洼村、新庄镇新庄居委会、刘套镇芈集村、庄里镇城阳村5个镇5个行政村村改社区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持续规范村(社区)挂牌、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和证明事项,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切实增强村(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使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持续推进11个村(社区)作为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试点村工作。四是有力推动社工事业发展。大力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举办社会工作专题培训,邀请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开展线下培训,2023年全县新增持证社工34名,累计培训450人次。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现全覆盖。目前我县23个乡镇社工站已全部挂牌。打造龙河街道、杨楼镇两个社工站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全县社工站高质量发展。五是健全完善“一约四会”,指导全县277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
(五)树牢为民服务理念,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深化殡葬事业改革。有序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目前全县23个乡镇已全部完成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任务。新庄镇已建设完成1个村级公益性公墓。持续推进“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召开县级层面调度会14次,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整改台账,累计摸排硬化墓307座,已整改硬化墓、“活人墓”163座,整改率53.1%。同时,交通干道散埋乱葬446座坟已全部完成整改。将推行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合理殡葬需求,1-9月,全县火化遗体5581具,其中享受惠民人员2163名,落实惠民资金204.634万元。二是强化社会组织监管。1-9月,共办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事项26家,变更事项18家。加大社会组织监管力度,组织开展2022年度全县375家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做到应检尽检;到社会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活动2次,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和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三是依法开展婚姻登记。全面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1-9月份,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5159对,离婚登记1524对。其中,“市内通办”15对,“省内通办”8对,“全国通办”1对;2023年3月婚姻登记处被宿州市妇联授予宿州市巾帼文明岗单位。4月,被宿州市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授予2022年度宿州市青年文明号单位。推深做实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示范点建设,研究制定《萧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婚俗改革标准,持续深化我县婚姻移风易俗,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四是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县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心(站)27个,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26人、村(居)儿童主任277人,强化业务培训,积极开展普法教育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五是扎实开展区划地名工作。顺利完成龙河、凤城、锦屏3个街道挂牌工作。探索“地名+旅游”模式,加强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和质量管理,在蔡洼景区新增地名标志牌14块。牵头完成“萧永线”边界联检工作。联合萧县融媒体合作完成“诵读萧县(地名)”宣传视频,共同传承优秀历史地名文化,弘扬地名文化遗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