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股股长 陈松
一、政策制定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重要指示。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总书记指出: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6年4月,总书记在安徽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2017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至今已连续九年中央一号文中都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第四章第二十一条中提出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整建制示范培育,加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今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农民在线教育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二、政策制定的意义
一是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是人的振兴,是农民的振兴。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在内的六支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引领绿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实用人才的主体力量,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是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素质农民作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新技术新装备的承接者,新型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他们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农业综合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全面推进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构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是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高素质农民拥有较强的社区关系与组织关系,是国家政权在农村的阶层基础,是农村社会的润滑剂、缓冲器,其中,还有一批在农村富起来的新乡贤,他们能够把村社有效组织整合起来,走上农村社区化和组织化的发展道路,推动农村实现社会治理秩序转型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是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带动农民全面发展的主体力量。高素质农民是农民的优秀代表,是农民中最具发展活力的群体,代表着农民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大量社会资本向农村地区倾斜,一些龙头企业、工商资本等进入不甚熟悉的农业领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强体魄树新风、敢创新能担当的高素质农民配合衔接,发挥其熟悉农业、热爱农村、关爱农民的优势,参与企业运行,促进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更多农民分享到农业产业增值收益,更好地享受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从“人才振兴”政策实施来看,要通过政策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上“倾斜”,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确保“人才振兴”政策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三、高素质农民的定义
相信很多人在提到新型职业农民时就会想到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字定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现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已经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张靓丽的名片。那么什么是爱农业、懂技术和善经营?
爱农业,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特征。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必须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只有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才能扎根农村,献身农业。
懂技术,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素养。与传统农民以传统农具为主要生产工具,根据世代相承的经验技能来组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备科学种养能力,能够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善经营,是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现代农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现代化大农业。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自给自足,而是为市场提供更多商品。
四、培育目标
安徽省于2013年将新型农民培训纳入民生工程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按规定程序确定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面向农民免费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培训类型主要是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
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下一步举措
我县将继续扎实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后续跟踪服务,提升参训学员的经营管理水平、专业服务技能和劳动生产能力。为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我县将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继续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根据产业分布、农业类型、培训学员特点,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推进训后跟踪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2、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创建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巩固提升参训学员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支持参训农民参加展览展示、创新创业创意大赛、跨省区交流等活动,促其拓展理念视野,激发创新活力。
3、整合政策资源,鼓励规模经营。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参训学员领办、参与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励引导其发挥所学特长,更好创业发展。以培训为纽带,促进参训农民结合所学知识技能,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形式、多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影响力,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4、组建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不同类型,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或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每期培训班聘请一名以上省级专家授课,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每期培训班均按实际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分段实施培训,保证培训班教学质量。
5、加强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登记造册,建立以经营类型、从业年限、社会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管理系统和档案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年度考核制度,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年度经营效益、示范带动、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和参加培训等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我县将继续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行动,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指导服务,认真总结、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扎实做好今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努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