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孙家峰
萧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20万亩,平均单产在450公斤以上。主栽品种有:百农207、冠麦1号、周麦36、泛麦8号、隆平518、百农矮抗58、淮麦33等。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纹枯病、穗蚜偏重发生,地下害虫中等发生,根腐病、茎基腐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叶枯病等偏轻发生,锈病、全蚀病、包囊线虫轻发生。
采取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基础, 以高产、优质、低耗为中心,以安全、高效、简便为原则,根据小麦不同类型田、不同生育期病虫草发生情况,分类指导防治,天敌量较大的田块适当放宽防治指标,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绿色综合防治:健身栽培、药剂拌种、以冬前为主的化学除草、返青拔节期病虫害防治、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
一、健身栽培。促进苗全苗壮,增强抗病虫能力。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整地;精量科学播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二、药剂拌种。预防地下害虫及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常发地区推行种子包衣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150克,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35克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全蚀病药剂拌种技术:播种前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毫升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20毫升拌种10公斤。地下害虫常发地区推行杀虫剂拌种防治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60%吡虫啉种衣剂80克,或70%噻虫嗪种衣剂15~20克进行拌种。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纹枯病和地下害虫需要同时防治的地区,可选用以上拌种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各一混配进行拌种。
三、化学除草。当地发生最广泛的禾本科杂草为野燕麦、节节麦和蜡烛草等,阔叶杂草为婆婆纳、播娘蒿、猪殃殃、繁缕等。
防除阔叶杂草,推荐药剂: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唑草酮等及其复混剂。防除恶性杂草婆婆纳,亩选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 12~16克,同时还可防治野燕麦、雀麦、硬草等禾本科杂草。防除禾本科杂草,推荐药剂:炔草酸、唑啉草酯、啶磺草胺、氟唑磺隆 、甲基二磺隆等。
四、返青拔节期病虫综合防治。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的田块及时喷药,亩用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4%+16亿个/克)55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30克或25%丙环唑乳油40克。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喷雾后10天左右再喷一次。防治小麦红蜘蛛、苗蚜。小麦返青期,每市尺行长有麦蜘蛛200头以上的麦田,小麦返青、拔节期百株蚜虫250头以上的麦田,每亩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80克,或45%马拉硫磷乳油35克。返青期旺长的田块可采用机械镇压或喷施化学调控剂,化学调控每亩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多唑·甲哌鎓(国光矮丰)50克
五、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在小麦穗期通过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实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促进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