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常、孙开心委员:
《关于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发展肉牛养殖的建议》收讫。首先,非常感谢您们对萧县肉牛养殖的关注和支持。我县是养牛大县,全县肉牛存栏5.04万头,养殖较密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青龙集镇、祖楼镇、王寨镇、马井镇等西部地区,青龙镇是我县养牛量最大的乡镇,全镇养牛场户55家,肉牛存栏近万头,但是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形成“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态势,养殖管理方面大多是摸索、跟风,凭经验养殖,不能做到精细化养殖、科学化管理,导致养殖成本高,利润低,特别是近期全国牛价低迷,养殖户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养殖积极性低。现根据提案中提出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2023年我省开始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我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和相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围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金融拉动、保险保障”的产业发展理念,按照“增量提质、产业融合、草畜配套、绿色生态”发展原则,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出台了项目审批、土地、金融、保险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性和发展措施。
一、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以来,我县加大对肉牛养殖技术的支持,多次邀请省牛羊体系建设技术专家来萧开展技术培训,上半年共举办肉牛专项培训3场,培训学员200名,通过学员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咨询,切实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下一步,将通过科技进万家、新型农民培训等活动加大对青龙镇等肉牛养殖集中区域培训力度,从科学养殖、规范管理、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培训,实现肉牛产业提档升级。
二、2024年,省、市、县各级政府加大对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900万元,进行圈舍改造升级、肉牛特色保险、秸秆饲料化建设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新建改建圈舍10万平方米,为县内195家养殖场户承保肉牛21000头,秸秆收贮10万吨,省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实施种养循环项目,粪污通过发酵后直接还田,实现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
三、我县是养牛大县,肉牛养殖以育肥为主兼顾小规模繁育为辅,犊牛来源主要来自内蒙、辽宁、新疆等地,自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肉牛养殖规模有了较大发展,目前我县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超过20家,培育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3家,市级示范场6家,屠宰企业1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全县养殖场户532家,存栏5.04万头,秸秆收贮中心24家,秸秆收贮超过100万吨,建设粪污处理中心3家,分别位于马井镇、杜楼镇、黄口镇,覆盖全县23个乡镇,年处理粪污50万吨。有效带动了我县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2023年安徽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市、县各级政府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支农助农政策,构建肉牛产业协作机制,建立保证担保、保险保障、银行信贷联动模式,多次举办银企对接会,2023年以来县邮储银行已为122家肉牛养殖场发放贷款资金9810万元,农业银行、徽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展活牛贷业务,帮助农户解决资金问题。
五、2024年,我县积极推动肉牛特色农业保险,由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办理肉牛承保业务,每头肉牛最高保险额15000元,保费450元/头,省、市、县财政保费补贴360元,农户只需缴纳90元,极大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切实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六、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创优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双招双引建设,先后与新疆华凌集团,江苏一德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安徽晟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坤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牧道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肉牛养殖企业进行肉牛养殖项目的洽谈对接工作,已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额2.2亿元,目前已建成1个,在谈2个。我县新建肉牛屠宰场2家,萧县久盈屠宰场元月份已投入运营,设计年屠宰能力12000头,另外一家已通过市级验收,预计10月份投产。2024年8月,我县“萧县黄牛”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下一步我县将把牛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推进产业。充分发挥牛工作专班的职能作用,建立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措施。立足牛全产业链发展,按照《萧县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牛产业保险补助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推动我县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萧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