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场监管所,价格局、网监局、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机关各相关股室:
现将《全县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6月26日
全县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精神和宿州市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市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道路交通专项整治〔2024〕3号)要求,全面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全面提升全县市场监管领域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全链条安全水平。2024年开展集中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消除重点环节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加强质量安全监管;2025年巩固提升整治成效,降低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推进落实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监管,建立完善长效安全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二、整治重点
(一)加强标准实施和认证管理
1、强化标准实施。加强《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标准宣贯工作,完善配套措施,指导企业依标生产,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常态化监测评估标准实施成效和问题,强化日常监督和联合执法,切实推动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落地见效。(标准化股牵头负责,综合执法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质量认证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2、加强认证管理。加强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整车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检查,严格落实防火、阻燃、防篡改等技术要求。做好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工作(2024年10月底前开始受理认证委托),持续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聚焦认证技术能力、认证风险防控、认证服务水平等认证质量问题,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减少遗漏认证程序,检测、工厂检查结论不足以支撑认证决定,认证评定关键技术信息把关不严,降低认证要求发证,不按规定转换证书,检测能力不满足标准要求,日常检测过程及管理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对获证产品认证有效性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加强认证风险排查和追溯处置等环节监管。对违规的认证、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依法予以处罚。(质量认证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
3、完善互认标准。落实总局在相关标准中明确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互认协同要求。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现行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在协调配套方面存在的短板,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推动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关键部件之间的互认协同要求。(标准计量股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底前完成)
4、落实互认协同。落实国家标准的互认协同要求,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推行“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明确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车架、蓄电池、充电器明显位置应设置永久性耐高温识别代码标识。督促认证机构加强CCC获证企业生产一致性检查,落实相关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控制器、蓄电池、充电器互认协同要求。(质量认证监管股牵头负责,标准计量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二)积极配合解决有关充电费用及违规停放充电问题
5、规范和监督充电价格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单位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合理确定充电服务价格标准。开展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查处电网企业及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单位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不执行政府定价等违法行为,规范充电服务市场价格秩序。(价格监督局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6、鼓励楼宇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按照省、市市场监管局的具体部署,鼓励开展住宅楼宇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试点应用。配合消防部门,共同研究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的安全风险,并依据市场监管总局确定的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所属电梯施工类别划分,按照省、市市场监管局部署要求开展试点。(特种设备监察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三)着力解决非法改装屡禁不止问题
7、严查非法改装。根据日常监督检查、举报投诉、质量抽查等信息,依法查处擅自改装原厂电器配件、拆改限速(包括解码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根据《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改装服务行为。对经营者在改装服务中使用伪劣蓄电池等配件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依法查处无照销售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行为。配合相关部门查处违规回收、二次组装加工蓄电池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利用废旧电池电芯,违规翻新制造、组装加工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蓄电池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综合执法局牵头负责,信用监管股、质量认证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8月底前整治一批并持续推进)
8、规范线上经营行为。加强电商平台监管,督促其采取自动检索技术和屏蔽删除措施清理非法改装广告信息,严禁发布“解互认协议”、“解限速”、“增容量”等信息,严禁销售未依法经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蓄电池和充电器等产品;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相关商品销售页面,明示“禁止非法改装”内容,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非法改装产品。(2024年8月底前完成)加强与公安、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配合邮政管理部门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禁止寄递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网监局牵头负责,综合执法局、质量认证监管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大队责组织实施落实)
9、落实即时配送平台企业安全责任。强化与公安等部门协作,积极指导即时配送企业完善配送管理制度,加强配送人员使用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审查备案,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对使用电动自行车配送的,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驶可完成配送任务的标准设定配送时限、路线,避免因设定不合理增加安全风险;督促企业对车辆改装情况开展自查自改,发现改装车辆的落实责令恢复原状、禁止使用、限制接单等措施。(2024年8月底前完成)鼓励企业给配送员统一配发电动自行车,推行共享换电模式。(网监局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四)着力解决违法违规生产销售问题
10、全面排查有关生产销售企业。摸清辖区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生产企业底数,对其生产资质逐一严格审查。全面核实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生产销售企业出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均已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排查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生产销售企业,将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生产销售地址、生产销售产品类型汇总后,2024年9月20日前上报县局统一汇总报送市局。督促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充电器生产企业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要求获得认证,逾期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不得再出厂销售。(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牵头负责,质量认证监管股、行政审批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11、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快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蓄电池、充电器生产销售单位主体责任平台录入工作,督促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定,建立风险管控清单,按要求配备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深入排查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生产单位进货查验、入库验收、出厂检验等信息记录情况,销售单位进货查验、入库验收等信息记录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消除潜在风险隐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12、加强销售企业监督检查。加强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频次,督促指导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蓄电池及充电器销售企业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等台账制度,严格核查产品合格证明、强制性产品认证等信息,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整车不得与蓄电池拆分销售。(2024年8月底前完成)凡发现销售不符合法规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及蓄电池、充电器的,责令停止销售并依法实施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牵头负责,综合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13、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生产销售企业开展常态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对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查封,防控和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对区域性问题开展跟踪抽查,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销售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严控风险隐患。将抽查结果和违法行为及时公开、曝光,并通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涉企信息依法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牵头负责,综合执法局、信用监管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底前完成并持续推进)
14、加强缺陷产品召回。实施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召回重点监控管理,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做好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充电器、电瓶等重点零部件召回监管工作。加大缺陷线索收集力度,加强安全问题线索共享,强化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和充电器、电瓶等重点零部件缺陷调查,经确认存在缺陷的,依法督促生产者实施召回,对确认存在缺陷但拒不实施召回的生产者,依法责令召回。做好召回后续监督工作,对生产者召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生产者召回活动未能消除缺陷或降低安全风险的,依法要求生产者重新实施召回。(质量认证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
15、严查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从严查处生产销售尺寸限值、整车质量、蓄电池防篡改、车速限值、预留解除限速“后门”、过流保护、电机电池超标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整车及配件行为,以及“换电”、维修等经营性服务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对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租赁服务中发现提供不符合质量要求超标整车和配件的行为,依法追溯源头从严查处。依据《认证认可条例》《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从严查处出厂、销售、进口未经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以及将“车”、“电”分离出厂(配套出厂但分体运输的情况不属此列)等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的行为。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查处力度,加强行刑衔接,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综合执法大队牵头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质量认证监管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4年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并持续推进)
(五)有效服务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处理体系建设
16、推动老旧蓄电池报废机制建立。配合有关部门建立报废淘汰机制,按要求开展老旧蓄电池报废淘汰工作,推动强制性报废标准宣贯落实。(标准计量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2025年4月底前完成)
17、提升检测技术服务保障能力。鼓励增加具有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及蓄电池检测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提高现有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通过资质扩项,增加蓄电池检验检测能力,为新产品出厂检测、强制性产品认证和报废回收服务机构站点提供必要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和服务。及时掌握机构数量,动态更新辖区内可从事电动自行车蓄电池检验检测的机构名录,积极为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部门提供相关信息。(质量认证股牵头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六)着力解决溯源追责力度不够问题
18、严格事故全链条溯源追责。坚持以点连线带面全链条追溯,对生产、销售、改装等各环节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追溯调查,涉及其他地区的要及时通报移送线索、依法请求协助调查,必要时进行指定管辖、提级管辖。发现电动自行车厂商违法行为线索要向上级报备,不得瞒报。强化信息通报,对查处违法行为中发现的伪劣和改装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品牌型号等信息及时通报公安交管和应急消防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事故调查部门通报的违法线索要追溯严查。(综合执法大队牵头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质量认证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
19、实施违法行为联合惩戒。加大信用惩戒和宣传曝光力度,相关行政处罚信息应依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记于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加大对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违法违规案件的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信用监管股牵头,综合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办公室、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场监管所负责组织实施落实并持续推进)
三、保障措施
县局成立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负责与省、市局和县工作专班对接,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各市场监管部门成立相应工作专班,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专项方案,突出重点领域,深挖问题隐患,压实责任,细化举措,明确工作进度和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督促生产销售企业合规经营,指导行业协会自律,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对工作进展缓慢、敷衍塞责的,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三书一函”制度运用,县局适时组织开展督导式调研。各市场监管所于2024年6月30日前将整治行动的负责人、联络员名单及专项方案报县局工作专班,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重要问题及时报告。
联 系 人:朱丰
联系电话:0557-5063948
电子邮箱:3279817520@qq.com
附件: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专班工作制度
附件
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电动自行车、电动两轮摩托车、电动正三轮摩托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专班工作制度
一、专班组成
召集人:徐 亚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成 员:孙连杰 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执法监督协调办公室主任
吴四虎 办公室主任
朱孝锋 信用监管股股长
徐 振 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
陈志勇 网络交易监管局局长
朱 丰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人
孙高峰 特种设备监察股股长
袁增光 标准计量股股长
李晓丹 质量与认证监督管理股股长
张立罡 行政审批服务股股长
李 瑾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县局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由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朱丰担任,各相关单位安排1名联络员参加。
二、主要职责
县局工作专班按照省、市工作专班部署要求,在县局党组领导下,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县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与市局工作专班对接,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
(二)负责各相关部门上报信息的汇总、统计和分析,收集各相关部门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确定请示汇报的重大事项,以及起草相关文件、整理和上报相关数据资料,准备会议材料;
(三)统筹协调县局各相关局、股室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开展对各乡镇市场监管所专项整治工作督导调度;
(四)指导各乡镇市场监管所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专项整治中的重大问题。
三、有关事项
(一)县局专班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落实定期会商工作机制;组织召开专项会议,工作专班成员、各相关局、股室联络员参加,主要研究专项整治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抓好工作落实。
(二)专项整治工作期间,根据工作需要,经局领导同意,拟以县局专班的名义,向市局工作专班报送相关材料,重要文函以县局名义印发。
(三)县局工作专班将结合市局工作专班要求,根据情况开展对重点乡镇市场监管所的督导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