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水利局 > 河(湖)长制
阅读人次: 字体:   ]

关于萧县2020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0-12-17 14:38 信息来源:萧县水利局 责任编辑:水利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市委、市政府: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工作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萧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萧县实际,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持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和管护成效,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现将萧县2020年度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萧县2020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坚持以水而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

1.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萧县今年圆满完成宿州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方案中的任务,其中萧县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08亿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幅度28%,万元GDP用水总量比2015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严格取水许可,加强用水户管理。我县严把取水许可审查审批关,取水许可发证与归档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萧县食品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已审查,并批复。

2.扎实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编制了《萧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9月19日通过市级审查,组织引导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水改造,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推进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术进步,要求各企业积极开展省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

3.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萧县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始终将饮用水源安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依法划分萧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供水水源井安全防护设施、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等措施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今年萧县未发生水源污染事件。

4.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认真实施中深层地下水井建档工作,共计建档378眼,档案中分别对水井位置、坐标、成井日期、井深、井径、取水许可办理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2020年度对未经批准和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井实施封闭计划,分别对萧县龙子山社区取水井和萧县紫金花苑取水井进行填埋,坚决打击违法取水行为。成立淮水北调管理中心,明确管理中心职责,并制定年度调水总量和分期、分区域调水计划,优化水资源配置。

5.加强水功能区域监督管理。重点排查入河排污口,并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整治。经6月12日和6月17日两次雨天对入河排污口现场检查、监测,确保已封堵的8个入河排污口无“跑冒滴漏”现象,对保留的7个排污口进行采样监测,经监测,入河水质均达标。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二)坚持水岸同治,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

6.深入开展沱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境内的王引河是沱河支流。按照要求认真开展河湖“清四乱”,禁止岸坡耕种、清理水草垃圾等工作。

7.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积极推进绿色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节能宣传工作,在节能宣传周及全国低碳日活动期间,以“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作为宣传重点,充分调动全县工业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2020年10月,组织召开全县工业节能工作培训会,20多家企业节能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共30余人参加培训。积极开展对“散乱污”工业企业(作坊)整治,为提高全县节能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全县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升能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萧县按照宿州市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市水环境全面排查和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萧县水环境全面排查方案》,并结合河长制工作设立龙河浮绥断面断面长,确保萧县浮绥断面达到考核要求。在2020年1—8月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CWQI)排名全市第一。

8.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城中村、老旧城区的污水管网建设,今年我县已完成淮海路中段雨污分流工程1900m。东北片区已完成铺设污水管网5100m。目前《萧县老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已通过县政府常务会审议。现已完成施工图设计,计划 2022年完工。项目概算约3.02亿。主要建设内容为现状市政道路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约40公里管网的雨污分流)。目前排水管网检测清淤工作,错接混接排查,排水管网智能化及附属工程工作正在进行。

9.加大黑臭水体消除力度。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并根据萧县实际情况制定萧县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和萧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城区黑臭水体处理。已将城区10多处水体列入整治计划,采取EPC等多种模式,严格落实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措施,扎实推进,持续发力,已完成龙河、龙潭沟、虎山沟、丰收沟、三龙支河5条水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完成总投资约4.3亿元,治理总长度约15.7km,取得水体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实现治理工作预期目标。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通过前期摸排共排查农村黑臭水体总数为1142处,受污染水体总面积533.95万m²,其中,黑臭汇水水体总数63处,受污染水体总面积216.72万m²,主要污染源为底泥淤积污染。黑臭非汇水水体总数1079处,受污染水体总面积317.23万m²,涉及20个乡镇,主要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10.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卫生厕所改造方面,在7月9日召开的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七次(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黄对户厕整改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会后,又专门召开有相关单位及各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农村改厕整改工作调度会,要求各有关单位和乡镇,对已改户厕化粪池地下部分未安装过粪管、过粪管脱落或安装不规范、化粪桶损毁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目前萧县户厕整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产约400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做到日产日清,运送至光大发电厂进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

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截至目前,23个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工作,镇区主支管网设计496km,已铺设475km;用户支管302km,入户30458户。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萧县紧紧围绕“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总体思路,按照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的“12321”治污模式(即“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建设),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配套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推广省农委关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四种模式十项技术,以肥料化利用为主要途径,各畜禽养殖场都配备消纳粪污的种植用地。全县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288家,其中大型规模养殖场17家,2020年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率10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率90%。

农村面源污染方面。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多途径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台、电视等媒体,全方位宣传生态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面临的农业面源污染的严峻性。让村民了解到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扶持政策与防治措施,增加民众对于污染防治的责任感,并积极推广先进的精量施肥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指导农民根据作物需求以及土壤情况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优化化肥的使用结构配比。同时,大力推广无害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选择对环境更加友好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推广生物肥、有机肥的使用,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三)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

11.坚持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行动。认真落实水利部《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办法(试行)》以及《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和宿州市总河长一号令、二号令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河湖“乱占、乱堆、乱采、乱建”专项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着力解决河湖水域菹草、河道、河坡、堤坡、干涸的河床耕种等突出问题。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四乱”问题11个,其中乱堆6处,乱占3处,其他2处,已全部完成整改。清理河道、河坡、堤坡、干涸的河床耕种面积达到11.45万平方米。

12.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现已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2019年12月25日及2020年11月23日分别对萧县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河湖划界方案进行公示,已完成19条河道2座水库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并且在水利普查“一张图”上完成标注工作。

13.加强水土保持及湿地保护修复。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监管,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指导性指标任务。实施萧县永堌镇官山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整治永堌水库周边水系,其中包含疏浚前进沟、庄永沟两条大沟,以及恢复永堌水库周边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工程治理已通过市水利局竣工验收,永堌水库周边水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管力度。目前已完成部级和省级卫星遥感查处任务,正在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14.改善修复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根据上级工作要求,落实在故黄河萧县段实施为期四个月(3月1日至6月30日)的禁渔管理工作。自3月份以来,我县按照要求开展禁渔期执法巡查、违规渔具清理整治、电力捕鱼专项整治及渔业安全生产等执法行动,完成故黄河禁捕工作。

加快实施《萧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按规定程序申请办理养殖水域滩涂使用证并坚持证件年审制度,做到持证经营,守法经营,全县累计办理水产养殖证13本,发证面积22.85公顷。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开展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国家水产业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让广大渔民知法、用法、守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平时积极开展下乡督查指导,对渔民使用的饲料、药物等投入品进行不定期抽查,督促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做好生产记录,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依法依规治理非法添加,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养殖减少用药量。养殖渔药使用量较2019年减少40%以上,萧县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四)强化保障措施,推进河湖管护任务落实

15.强化河长湖长履职。

(1)我县在前期建立的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河湖长工作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对工作职务变动的部分河湖长或协助单位联络人进行及时调整。于9月2日对县级河湖长进行调整并及时向各级河湖长及县级协助单位通知。并根据需要更新河长制公示牌及时更新。11月30日,县长武戈签发宿州市萧县总河长令第1号,持续开展在河湖岸坡、堤坡、干涸河床禁止耕种攻坚战,根治河湖岸坡堤坡耕种顽疾。

(2)河长制办公室履职情况。2020年以来,县乡河长制办公室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联合县委督查考核办、县检察院、县水领办对乡镇河长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不尽职尽责的乡镇进行全县通报。通过利用短信平台、在全县总河长微信群、QQ工作群发送巡河提醒等方式及时提醒各级河长开展巡河业务。

(3)河湖长履职情况。县、乡两级河(湖)长按照《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巡河工作指导意见和宿州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暗访工作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河长巡河以及暗访行动,截至11月底,县级河湖长巡查72人次,乡级河湖长巡查4064人次,村级河湖长巡查5703人次。巡查过程中主要对河湖是否存在水环境污染及“四乱”等现象进行排查。在巡查过程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县河长制办公室不定期的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河长制会议成员单位履职情况。今年以来我县县级河长制成员单位配合河湖长完成了各项巡河任务。并按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有序、务实高效”的原则,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加强了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在处理跨部门重要事项时,增强横向联动,按照部门职责权限各负其责、加强协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县河长制办公室对今年清河行动成绩突出的乡镇按照萧县“河长制”工作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进行奖励。

16.完善制度机制。稳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河湖乱占、乱采、乱建、乱排、乱捕等行为。2020年9月28日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及河湖警长体系,该体系是对河长制工作的一次创新,充分发挥检察长、警长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充分发挥政法系统职能作用,重拳出击、打管防结合,全力护航水环境治理工作,助推我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好。

完善巡河员工作考核制度。结合脱贫攻坚工作,从贫困群众中选聘河道巡护员400名,由镇村每月对河道巡视员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巡河员及时调整,切实发挥巡护员主体作用。

加大对市总河长1号令、2号令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导。今年共计开展专项督查2次。5月25日至28日县河长办、县水领办联合开展清河行动成效督查,对全县乡镇清河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发现问题下发至乡镇,责令在6月20日之前完成整改,目前所有乡镇都完成整改。11月11日至13日,县委督查考核办联合县河长制办公室开展河坡、堤坡违法耕种清理整治专项督查,对全县乡镇河坡、堤坡违法耕种清理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反馈乡镇,责令乡镇立即整改。

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水事案件查处。今年以来,共计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0余起,其中,立案查处2起,较好地维护了正常水事秩序。

17.夯实工作基础。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加强河湖管控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在重点河道节点处安装视频监控。全面启动省、市河道决策支持系统,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使用手机APP即可开展河湖巡查工作,同时,为加强巡河技术科技支持,县河长办采购一架无人机开展巡河工作,彻底清除河湖巡查中的死角盲点。

18.开展示范引领。聚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研究,因地制宜推进样板河湖建设工作,萧县依据《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基地管理办法(暂行)》《宿州市市级河长制样板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精神,制定《宿州市萧县县级河长制样板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目前萧县正在积极申报萧县闸河作为样板河湖,并制定《闸河萧县段样板河的创建方案》。

19.加强宣传引导。县河长办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省水法宣传月”等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面推进河长制,以“共建绿水青山”为宣传主题,切实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并开展小学生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河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河道岸线长,河道保洁和入河口监管任务艰巨。二是河坡、堤坡耕种现象屡禁不止。三是河湖确权划界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较大。四是县乡河长办人员业务理论水平有待进步。五是群众保护水环境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制定萧县2021年河长制工作年度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县直有关部门,将责任压实到各乡镇和县经济开发区。下大力气抓好落实,对年度工作要点序时推进,查漏补缺,补短板、强弱项。

二是进一步推动河湖长提升履职能力。丰富履职内容,从“认河、巡河”到“治河、管河”,深入一线协调解决治河湖问题,牵头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推动河湖长将任务细化、实化,完善上级对下级管理和监督,下级对上级汇报和反馈的两线并轨工作,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三是进一步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水污染防治工作,落实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任务,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促进从“见河长”到“见行动”的转变,最终实现“见成效”。

四是进一步加强河长办能力建设。强化县乡河长制办公室能力建设,配齐人员、设备和经费,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河长办参谋、助理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分办、督办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进一步严格考核管理。对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对开展河长制工作考核不合格或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影响的责任单位或个人,严肃追责。

六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增强公众对河湖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治水、护水、管水的浓厚氛围。

七是强化典型引领。认真梳理工作特色亮点、树立工作典型,形成示范效应。重视首创、首发典型经验、典型案例,扩大萧县河长制工作全市的影响。坚持以点带面,通过打造样板河湖工程,形成具有特色的河道管理模式,实现全县河长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八是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按照“分类治理、分期推进”工作思路,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根据黑臭水体成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养殖业污染、种植业污染、工业污染、内源污染等污染类型,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建立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