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启动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年末全县总人口139.53万人,其中: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为13.7‰;死亡人口0.72万人,死亡率为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8.4万人。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4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46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95.15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十二五”末的25.4∶41.4∶33.3调整为22.0∶38.8∶39.2,人均GDP达17385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521元。
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2425735.77 |
9.3 |
第一产业 |
534560.0 |
3.9 |
第二产业 |
939721.3 |
10.1 |
第三产业 |
951454.5 |
12.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3378.2 |
5.9 |
批发和零售业 |
158445.6 |
6.3 |
住宿和餐饮业 |
43547.9 |
7.1 |
金融业 |
139907.9 |
15.6 |
房地产业 |
39311.6 |
23.1 |
营利性服务业 |
200746.9 |
19.3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249510.7 |
9.7 |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56万公顷,比去年扩大2313公顷,增长1.5%。其中,小麦面积6.60万公顷,比去年扩大556公顷;油料播种面积0.87万公顷,比去年扩大1302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32万公顷,比去年减少4659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47万公顷,比去年扩大51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5.19万吨,比上年减少15696万吨,下降2.0%。油料产量3.46万吨,增长26.4%;棉花产量0.90万吨,下降31.2%。
2016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751890 |
-2.0 |
油料 |
吨 |
34569 |
26.4 |
棉花 |
吨 |
9021 |
-31.2 |
蔬菜 |
吨 |
552896 |
-6.5 |
水果 |
吨 |
368566 |
4.6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68.46万头,比上年增长0.05%。肉类总产量10.53万吨,下降5.5%,其中猪肉产量7.13万吨,下降4.6%。禽蛋产量7.24万吨,增长5.3%。奶产量0.16万吨,增长15.6%。水产品产量0.82万吨,增长5.1%。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70.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5.42万吨,增长0.7%。有效灌溉面积8.06万公顷,增长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07家,比上年净增 17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9.3%。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6.54亿元,增长61.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45.4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利润 4.5 亿元,增长11.9%。
2016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万吨 |
120.5 |
1.8 |
饲料 |
万吨 |
46.5 |
15.7 |
方便面 |
万吨 |
12.7 |
-36.7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32.9 |
44.5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万吨 |
172.6 |
-4.2 |
水泥 |
万吨 |
197.3 |
34.5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7.7 |
81.5 |
砖 |
万块 |
39744 |
-29.7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9.1%。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77.72亿元,下降11.9%。 房屋施工面积 173.69万平方米,增长2.2%;房屋竣工面积20.19万平方米,下降63.8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29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1.7%和32.3%。全年工业投资212.93亿元,增长21.5%;技术改造投资118.24亿元,增长37.7%;民间投资 216.53亿元,增长9.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13.28亿元,增长 2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61亿元,增长23%。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64.65万平方米,增长71%;商品房销售额 21.88亿元,增长61.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9.5亿元,增长22.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7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87亿元,增长14.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897.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3.52%。其中,出口814.61万美元,下降84.98%。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347万美元,增长15.27%。年末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1处。
七、交通和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4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05万辆,比上年下降23.3%。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06万户,比上年减少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43万户,比上年减少1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44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20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71亿元,增长38.7%。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34.9%,营业税下降38.1%,企业所得税下降13.1%。财政支出49.51亿元,增长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1.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下降0.3%,节能环保支出下降29.9%,教育支出增长10.7%,医疗卫生支出与去年持平,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26.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0.9%,交通运输支出下降9.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2.9%。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91.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64亿元,增长2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53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1亿元,增长26.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421所,其中:普通高中12所、职业学校6所、初级中学47所、小学202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小学教学点176所)、幼儿园15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197954人,其中:普通高中21867人、职业学校10827人、初级中学34141人、小学86040人、幼儿园44858人、特教生221人。现有教职工13018人,其中:高中2795人、初中1668人、职业学校441人、小学5681人、幼儿园2372人、特殊教育学校61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职业教育336人、普通高中2151人、普通初中1224人、小学4626人、幼儿园1632人。
2016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标 |
学校数 (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其中:专任教师(人) |
中等职业教育 |
6 |
10827 |
336 |
普通高中 |
12 |
21867 |
2151 |
普通初中 |
47 |
34141 |
1224 |
小学 |
202 |
86040 |
4626 |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 万人,比上年减少1399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08人,比上年建设78人。全年专利授权77件,比上年下降7.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萧县于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家县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连续多年被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综合执法大队5个文化事业单位、2家文化企业(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龙韵演艺有限公司)和6个艺术团体(书协、美协、曲协等),图书总藏量10.45万册。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41个(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0个。医院、卫生院4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624张,其中,医院1071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336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1596人,注册护士1667人。
年末全县有公共体育场馆数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9元,比去年增长12.6%。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0元,比去年增长12.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856元,增长8.4%。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6.37万人和14.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1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7.3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11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5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69万人。
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为2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266张。
十二、资源、环境
全县有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率为80.25%。拥有垃圾处理站1个。
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39万吨,烟(粉)尘排放量0.23万吨。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