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统计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 统计公报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发表时间:2016-06-13 17:18 信息来源:萧县统计局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12345”发展思路,牢牢锁定“调转促”工作主线,克难奋进,负重前行,全力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全县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趋好的运行态势。

一、综  合

年末全县总人口138.95万人,其中:出生人口2.23万人,出生率为16.1‰;死亡人口5946万人,死亡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6.9万人,城镇化率30.13%,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19.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7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0.8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73.14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比从“十一五”末的31.1:36.7:32.2调整为25.4∶41.4∶33.3,人均GDP达1586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798元,比上年增加1151元。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2197521 

9.5

第一产业

557174

4.8

第二产业

908985.3

10.5

第三产业

731361.7

1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8943.5

3.0

批发和零售业

147916

8.9

住宿和餐饮业

40612.8

7.7

金融业

47883.8

23.3

房地产业

56379.6

7.1

营利性服务业

128944.2

15.7

非营利性服务业

212129.8

16.4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3万公顷,比去年扩大1470公顷。其中,小麦面积6.54万公顷,比去年减少663公顷;油料播种面积0.74万公顷,比去年减少103公顷;棉花播种面积0.79万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42万公顷,比去年扩大625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6.76万吨,比上年增加2.97万吨,增长4.0%。油料产量2.73万吨,增长0.9%;棉花产量1.31万吨,增长2.3%。

201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767586

4.0

油料

27346

0.9

棉花

13112

2.3

蔬菜

591436

2.7

水果

352431

1.8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68.42万头,比上年增长0.6%。肉类总产量11.14万吨,增长3.4%,其中猪肉产量7.47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6.88万吨,增长3.6%。奶产量0.14万吨,增长8.6%。水产品产量0.78万吨,增长8.3%。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万吨,增长0.8%。有效灌溉面积7.76万公顷,增长2.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5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90家,比上年净增   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7.79亿元,增长44.44%。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92.42 亿元,增长 12.84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其中利润 8.5 亿元,增长8.23%。

 

 

 

  2015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万吨

118.35

5.2

饲料

万吨

40.16

33.8

方便面

万吨

19.99

14.1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2.75

10.8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180.22

76.8

水泥

万吨

146.67

-14.7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9.76

28.4

万块

56553.4

45.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88.25亿元,增长5.8%。 房屋施工面积 162.04万平方米,增长3.1%;房屋竣工面积142.25万平方米,下降1.9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23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一产下降55%、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6.2%和59.4%。全年工业投资175.25亿元,增长26%。民间投资 208.76  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0.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58.96 亿元,增长 42%,其中自筹资金增长4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32亿元,增长73.4%。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37.81万平方米,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额 13.58亿元,增长20.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63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91亿元,增长15.5%。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23.95亿元,增长19.2%;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55.59亿元,增长10.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54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出口5425万美元,增长36.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241万美元,增长35.9%。年末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1处。

 七、交通和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5.29万辆,比上年增长20.1%。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47万户,比上年减少1543户;移动电话用户91.43万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44万户,增加5.15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3亿元,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下降2.1%,营业税增长20.5%,企业所得税下降4.3%。财政支出45.27亿元,增长1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8.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8.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92.8%,教育支出增长18.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5.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2.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2.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1.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41.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12亿元,增长17.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63亿元,增长1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亿元,增长23.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4.56亿元,下降4.5%;中长期贷款余额51.46亿元,增长46.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433所,其中:普通高中12所、职业学校6所、初级中学50所、小学218所、幼儿园14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189304人,其中:普通高中22890、职业学校7467人、初级中学36540、小学84519人、幼儿园36852人、特教生226人。现有教职工12915人,其中:高中2191人、初中2438人、职业学校469人、小学5632人、幼儿园2120人、特殊教育学校65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职业教育367人、普通高中1696人、普通初中1737人、小学4766人、幼儿园1445人。

            

 

 

            2015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标

学校数      ()

在校学生数(人)

其中:专任教师(人)

中等职业教育

6

13787

367

普通高中

12

22890

1696

普通初中

50

36540

1737

小学

218

84519

4766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159人。全年专利授权83件,比上年下降30.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萧县于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家县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连续多年被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综合执法大队5个文化事业单位、2家文化企业(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龙韵演艺有限公司)和6个艺术团体(书协、美协、曲协等),图书总藏量10.25万册。

旅游贡献不断提高。全年接待游客2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1个(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32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25人,医院、卫生院床位2624张。

 年末全县有公共体育场馆数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0元,比去年增长9.7%,人均消费支出5609元,与去年持平。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比去年增长8.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097元,增长9.7%。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6.1万人和14.0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2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76.0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17万人。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52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91万人。

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270张。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森林面积6.5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面积0.55万公顷。所属淮河流域,属于干旱少雨的缺水地区。

     全县有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率为72%。拥有垃圾处理站1座。

    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0.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43万吨,烟(粉)尘排放量1.08万吨。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