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萧县统计局
2013年5月8日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市率先、皖北争先、富民强县”主线,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二五”的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2∶39.4∶30.3变化为29∶40.3∶30.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GDP达11616元,比上年增加1579元。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1660015.4
|
12.5 |
第一产业 |
481040.6 |
6.1 |
第二产业 |
669004.8 |
17.6 |
第三产业 |
509970 |
12.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0731.1 |
10.2 |
批发和零售业 |
57324.3 |
10.6 |
住宿和餐饮业 |
24502.5 |
11.1 |
金融业 |
23871.8 |
16.3 |
房地产业 |
55760.8 |
5.2 |
营利性服务业 |
113379.2 |
18.9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154400.4 |
10.8 |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5.5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年末在岗职工3.2万人;私营单位2.7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8.5千公顷,比上年扩大2千公顷,其中小麦面积64.9千公顷,减少5.3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7千公顷,减少0.9千公顷。棉花播种面积9千公顷,增加0.9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2.3千公顷,扩大0.4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0.1万吨,比上年增加3.2万吨,增长4.8%。油料产量2.4万吨,增长15%;棉花产量1.6万吨,增长41.5%。
201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701486 |
4.8 |
油料 |
23950 |
15.0 |
棉花 |
15689 |
41.5 |
蔬菜 |
466361 |
12.4 |
水果 |
284508 |
0.5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62.8万头,比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10万吨,增长8.8%,其中猪肉产量6.9万吨,增长10.5%。禽蛋产量5.6万吨,增长4%。牛奶产量0.1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0.6万吨,增长7.2%。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万吨,增长0.4%。有效灌溉面积7.4千公顷,增长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5.6%和13.6%,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0.8∶69.2变化为52.9∶47.1。股份制企业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增幅为17.1%。
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
361806 |
19.5 |
其中:轻工业 |
191482 |
25.6 |
重工业 |
170323 |
13.6 |
其中: 股份制企业 |
338886 |
17.1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15112 |
7.4 |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167173 |
14.2 |
2012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61 |
12.0 |
水泥 |
万吨 |
123.8 |
-36.5 |
小麦粉 |
万吨 |
121.6 |
21.4 |
饲料 |
万吨 |
8.4 |
16.4 |
纱 |
万吨 |
2.3 |
30.9 |
方便面 |
万吨 |
17.2 |
-10.7 |
机制纸 |
万吨 |
28.9 |
-16.3 |
耐火材料 |
万吨 |
2.4 |
26.0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10 |
48.0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4.9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利税7.3亿元,下降22.8%,其中利润4.8亿元,下降28.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3.7%,比上年减少123.1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资质内建筑企业总产值70.1亿元,增长17.4%。 房屋施工面积11.9万平方米,下降28.7%;房屋竣工面积10.7万平方米,增长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67.6亿元,增长40.8%;农村投资44.2亿元,增长31.7%。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9.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3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商品房销售面积34万平方米,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11.2亿元,下降20.6%。2012年,全县新开工建设保障房4084套。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3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19.6%。按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15.8亿元,增长44.8%;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34.2亿元,增长6.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14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出口1425.1亿美元,增长146.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758.8万美元,增长23.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01万美元,增长33.9%。
年末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1处。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4.1万辆,比上年增长44.3%。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7万户,比上年减少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4万户,增加8.8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万户,增加1.3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32%。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营业税增长28.2%,企业所得税增长8.1%。财政支出35.1亿元,增长16.7%。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20.9%,医疗卫生支出下降6.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29.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00%,教育支出增长8.1%,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1%。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1.5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达到15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3亿元,增长14.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2.8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元,增长15.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7亿元,增长10.6%;中长期贷款余额23.7亿元,增长20.7%,中长期贷款中个人贷款余额11.7亿元,增长38.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0.7万人。普通高中12所,在校生2.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2.82%,比上年下降18.38个百分点。初中49所,在校生4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82.76%。小学213所,在校生8.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12.1万人。
2012年全县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中等职业教育 |
4804 |
6905 |
1144 |
普通高中 |
9953 |
26110 |
7477 |
初中 |
13117 |
40181 |
13487 |
小学 |
15802 |
80561 |
12890 |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比上年下降12.3%。全年专利申请207件,比上年增长111.2%,授权专利45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2011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拥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6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56人,注册护士775人。医院、卫生院床位2141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28.8万人。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数4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2.35‰,比上年下降0.54个千分点;死亡率6.04‰,上升0.2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31‰,下降0.75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142.9万人,比上年减少0.7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12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79元,增长8.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比上年高5.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平方米。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7.3万人和1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5万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万人,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71.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万人。
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426张。
十二、资源、环境
全县煤炭储量7.5亿吨, 石油储量7亿吨,石灰石储量30亿吨。
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6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65.3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6%。
所属淮河流域,属于干旱少雨的缺水地区。年末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114.2万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