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制约因素和多重困难层层叠加的严峻挑战,全县上下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在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和“四创”萧县建设、坚定向全省第一方阵冲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年末全县总人口139.58万人,其中:出生人口1.88万人,出生率为13.5‰;死亡人口1.10万人,死亡率为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9.8万人。
2018年末全县人口及构成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年末常住人口 |
119.8 |
- |
年末户籍人口 |
139.58 |
- |
其中:城镇 |
26.51 |
19.0 |
乡村 |
113.07 |
81.0 |
其中:0-17岁 |
32.57 |
23.4 |
18-34岁 |
37.46 |
26.8 |
35-59岁 |
45.39 |
32.5 |
60岁及以上 |
24.16 |
17.3 |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298.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39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2:38.2:41.6调整为18.6:38.4:43.0,三产比重突破二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GDP达21369元,比上年增加2030元。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2982658.8 |
9.1 |
第一产业 |
554100.0 |
3.4 |
第二产业 |
1144671.8 |
10.6 |
工业 |
881671.8 |
12.0 |
第三产业 |
1283887.0 |
11.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3805.0 |
5.0 |
批发和零售业 |
144901.9 |
6.6 |
住宿和餐饮业 |
51626.2 |
6.0 |
金融业 |
246126.1 |
8.9 |
房地产业 |
58135.5 |
9.8 |
营利性服务业 |
322083.3 |
15.1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298909.1 |
13.5 |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19万公顷,比去年减少7792公顷,下降4.9%。其中:小麦播种面积7.38万公顷,比去年扩大6431公顷,增长9.5%;玉米播种面积6.72万公顷,比去年减少2653公顷,下降3.8%;大豆播种面积0.93万公顷,比去年减少7399公顷,下降44.4%。油料播种面积0.26万公顷,比去年减少5692公顷,下降68.9%;棉花播种面积0.03万公顷,比去年减少894公顷,下降76.1%;蔬菜播种面积1.02万公顷,比去年减少4730公顷,下降31.6%。
全年粮食总产量74.43万吨,比上年减少2.69万吨,下降3.5%。其中:小麦产量40.5万吨,比去年减少5.13万吨,下降11.2%;玉米产量32.17万吨,比去年增加4.57万吨,增长16.6%;大豆产量1.44万吨,比去年减少0.74万吨,下降33.8%。油料产量0.90万吨,比去年减少2.41万吨,,下降72.8%;棉花产量0.03万吨,比去年减少0.47万吨,下降93.4%;蔬菜产量38.03万吨,比去年减少18.80万吨,下降33.1%。
2018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吨 |
744257 |
-3.5 |
油料 |
吨
|
9018 |
-72.8 |
棉花 |
吨 |
331 |
-93.4 |
糖料 |
吨 |
389 |
-76.0 |
蔬菜 |
吨 |
380334 |
-33.1 |
水果 |
吨 |
304045 |
-18.8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47.88万头,比上年减少20.61万头,下降30.1%。肉类总产量9.02万吨,比上年减少1.48万吨,下降14.1%,其中:猪肉产量5.67万吨,比上年减少1.38万吨,下降19.6%。禽蛋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减少6.03万吨,下降85.4%。奶类产量0.22万吨,比上年增加0.05万吨,增长25.9%。水产品产量0.80万吨,比上年减少0.10万吨,下降11.0%。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35.14万千瓦特,增长3.9%。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量)5.20万吨,下降0.8%。农药使用量0.43万吨,与去年持平;地膜使用量0.36万吨,下降7.0%;有效灌溉面积8.48万公顷,增长4.3%。机电井数22.18万眼,增长0.4%。机收面积15.04万公顷,增长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8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96家,比上年减少1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其中,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4.5%。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7%;利润总额增长26.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5.2%。房屋施工面积 252.7万平方米,增长8%;房屋竣工面积22万平方米,下降50.4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比上年增长20.8%。其中,一产投资下降40.8%,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16.3%和28.9%。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6.3%;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3%;500万元以上投资增长18.9%。全年房地产到位资金31亿元,下降6.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亿元,增长32.1%。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105.2万平方米,增长24.4%;商品房销售额 57.3亿元,增长58.5%。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1.55亿元,增长22.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65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5亿元,增长10.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8.0亿元,增长19.9%;商品销售93.16亿元,增长11.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6351.4万美元,增长62.0%。其中,出口6045.9万美元,增长58.3%。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289美元,增长21.2%。年末全县有4A级旅游景区1处。
七、交通和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38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0.9万户,比上年减少0.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8万户,比上年减少7.46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95万户,比上年增加4.35万户。
八、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2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7亿元,增长23.3%。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0.5%,营业税下降94.5%,企业所得税增长19.5%。财政支出69.92亿元,增长16.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3.6%,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38.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1.7%,教育支出增长2.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0.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0.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下降28.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59.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2.04亿元,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7.08亿元,增长9.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96亿元,增长28.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39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10所、初中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6所、职业学校 6所、小学177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小学教学点153所)、幼儿园15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203480人,其中:普通高中19237人、职业学校12030人、初级中学36725人、小学90454人、幼儿园44680人、特教生354人。现有教职工13197人,其中:高中1947人、初中2777人、职业学校495人、小学5242人、幼儿园2689人、特殊教育学校47人。其中:专任教师人数职业教育367人、普通高中1456人、普通初中2246人、小学4486人、幼儿园1939人、特殊教育31人。
年末全年专利授权213件,比上年下降33.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萧县于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家县级“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连续多年被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综合执法大队5个文化事业单位、2家文化企业(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及龙韵演艺有限公司)和6个艺术团体(书协、美协、曲协等),图书总藏量18.5万册。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465个,其中:卫生室260个、口腔门诊9个、其他诊所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所(卫生室)24个、乡镇卫生院14个、中心卫生院9个、眼科医院2个、医疗美容门诊部2个、医务室31个、中小学卫生保健所2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精神病专科医院1个、中医类诊所(备案)22个、综合门诊部6个、综合医院2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87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21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51人,注册护士522人。
年末全县有公共体育场馆数1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1元,比去年增长9.8%。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8463元,比去年增长8.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873元,增长10.1%。
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8万人,比去年增加1.0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2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0万人,比去年减少0.86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16万人,比去年增加2.5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109.58万人,比去年减少3.1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3.5万人,比去年增加28.0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3万人,比去年减少1.64万人。
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为38个,比去年增加3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520张,比去年增加200张。
十二、资源、环境
全县有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率为93.0%。拥有垃圾处理站7个。
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0.3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33万吨,烟(粉)尘排放量0.27万吨。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