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单位:萧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2019年5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在全省37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到2020年实现紧密型医共体全覆盖。2020年3月安徽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的通知》(皖医改秘函〔2020〕4号),要求长丰等24个县市要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市全覆盖。萧县是其中之一,省要求十分明确。
2、依据: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意见》和省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的通知》精神,紧密结合萧县实际,并学习借鉴外县经验。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卫生健康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健康萧县建设,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度整合全县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我县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重构和升级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上下贯通,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整体提高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2、总体目标:2020年底,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目标明确、责权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内就诊率、县内基层就诊率有明显提升,县外住院人次占比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县内就诊率(住院)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镇)”的目标。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一是坚持贯彻落实省文件精神的原则,在省文件的大框架下,起草我县工作方案;
二是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 4月1日,闫旭副县长专门组织卫健、医保和2家县级公立医院及6个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研讨,充分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确保方案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坚持广泛征求意见的原则,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方案形成草稿后,分两步征求意见,4月10—12日,征求了县医院、中医院和23个乡镇卫生院及卫健委各股室的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对方案修改完善;4月13—15日,对县直相关单位再征求意见,并结合提出的意见,对方案进行再修改完善;4月16日,闫旭副县长召集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对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集中研讨,并根据部门提出的意见对方案进一步进行完善。4月21日,卫健委党组会上再度对方案进行了研究。
在文件办理过程中,县卫健委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支持,顺利完成了办文程序,4月30日政府办正式印发《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萧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4号),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明确由县医院、中医院分别牵头与23家乡镇卫生院组成2个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内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明确分工;二是明确法人治理机构,医共体成员单位保留原有机构设置和名称,其职工身份不变,乡镇卫生院保留法人资格;三是明确职能部门职责,整合组建相关管理机构,包括办公室、人力资源发展中心、财务核算中心等15科室;四是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即“两包”(医保基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三单”(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六贯通”(专家资源上下贯通、医疗技术上下贯通、药品保障上下贯通、补偿政策上下贯通、双向转诊上下贯通、公共卫生服务上下贯通);
五、创新举措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工作路径。
一是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二是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政府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监管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厘清责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建立政府办医责任清单。按照政府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清单明确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资产属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三统一”:人财物三要素统一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运维。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促进能力提升与分级诊疗。医共体内部按照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实行分级收治,统一运营管理,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按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监管清单,厘清监管内容、监管要素、监管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体系。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三是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到: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县乡医务人员双向流动顺畅,县管乡用,实现城乡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服务;
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一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能看得好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Ⅰ、Ⅱ类手术等问题;药品保障上下贯通,牵头医院全面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医共体内所有医疗机构统一药品采购供应、药款支付和药事服务,保障乡镇卫生院药品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补偿政策上下贯通,完善医保补偿政策,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起付线标准和补偿比例,支持分级诊疗,制定合理转诊办法,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确保医保基金使用安全;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需要转诊的疾病患者,及时上转县级医院,安排专人跟踪负责。疾病康复期,顺畅下转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融合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实现医防融合,让乡镇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医共体文件政策起草制定和日常工作督查。
2、压实部门工作责任(明确了组织部、宣传部、县广电台、纪委监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发改委、审计局、数据资源局、公安局、卫健委等部门在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工作中的职责);
3、强化舆论引导,通过大力宣传,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强化监督考核,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和绩效考核内容, 建立跟踪问效、定期通报和目标考核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进展迟缓的予以批评或问责。
同时制定了以下配套管理制度、办法。
一是萧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包干管理办法;(基金预付:实行按季度预拨。每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县医保局按医共体预算标准将该季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拨付到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用账户。牵头医院在基金到账10个工作日内按医共体内部预算标准完成预拨。)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管理办法;(县财政局按季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拨给县卫生健康委,县卫生健康委在经费到账10个工作日内预拨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用账户。医共体包干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防融合。牵头医院按预算的 70%,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预算经费按季度预拨乡镇卫生院。其余资金根据相关考核情况核拨。)
三是政府办医责任清单;一是行使政府办医职能,二是指导医共体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四是落实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责任,五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六是人事薪酬分配,七是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八是领导人员任用,九是医保基金管理,十是法定、国家及省规定的有关政府办医职责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四是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运营管理,即八个统一,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管理、统一医疗业务管理、统一药械业务管理、统一医保基金管理、统一信息系统)
五是医共体外部治理综合监管清单;(主要是七个方面监管,即:公益性监管、依法执业与行风监管、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医共体运行监管、医共体人事管理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监管事项)
六是医共体实施成效“六贯通”评估方案。分别对“六贯通”制定相应的评估办法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