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酒店乡一些农民尝试种植儿菜,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
儿菜,学名抱子芥,原产于四川盆地。近几年,在酒店乡的几个村子里也出现尝试性种植,经济效益可观。酒店乡西赵楼村华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15亩儿菜陆续成熟,村民正在地里采收。
酒店乡西赵楼村种植基地 采收工人 王秀英
这个菜刚开始跟白菜苗差不多,长了一段时间,里面就长“娃娃”了,就可以采收了,采摘的时候把这个儿菜的大叶子拨掉,只要里面的“娃娃”。
看着采收村民一层层拨下外面大大的菜叶,里面鲜嫩的菜芯就像一个个小娃娃,这就是儿菜名字的由来。儿菜种植时节在夏秋之交瓜果成熟以后,所以当地又有“上季种瓜,下季种菜”的说法。
华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儿菜种植基地负责人 王传新
上季种瓜、下季种菜,前边种的莴苣,这边种的儿菜。如果天气晴好,这个菜种上2个月就能采收。儿菜完全成熟时,每亩产量在5—7千斤之间。新鲜的儿菜采收下来,客商上门收购,不用出村,当天就可以售出,收购价在每斤2.8元—3元之间,每亩地的收益在1.5万元—2万元之间。如今酒店乡儿菜种植面积有100亩左右,可带动近百名村民务工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