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阅读人次: 字体:   ]

关于对萧县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第0019号提案的答复

发表时间:2022-09-08 15:51 信息来源:县政府督查室 责任编辑:县政府督查室 阅读人次: 字体:   ]
         萧县古称“文献之邦”,历代人文鼎盛,为徐淮文化重镇;有遍布东南山区的十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孔子师徒游萧及其“三贤”留下了文化遗产;汉画像石及刘邦、刘秀、刘向和南北朝刘裕、刘义庆为代表的汉文化、刘宋文化;唐宋时期的朱敬则、白居易、苏东坡,元末及明清以降的农民起义、大文人高逊志、龙城画派;现当代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构成了萧县繁花似锦的文史天空和锦绣大地!这些是我们萧县最为珍贵和自豪的家产、珍宝!对此,我们既要守护好,更要传承、利用好,否则,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
  据说我县正在申报“千年古县”,我们要利用这一良机,梳理一下历代文化成果、遗产、踪迹,包括地名文化遗产、地名传说故事,加以分类整理,在保护和利用两个反面做好工作。
  近年有关书画方面的宣传已经很有成效,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萧县更多更丰厚更精彩的古文化,急需广泛的宣传和保护利用!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首先要在宏观上结合国家及省市文化建设方面的规划,研究制定我县文化建设的五年及年度规划,以便逐步地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年年有成果,多年成气象。
  二、在保护方面:对已发现的古文化遗产,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县情况,可制定地方性保护法规,便于文管、公安等部门依法加强保护,包括加强对于破坏古遗址、盗墓、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动的打击。
  三、在利用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利用过路牌匾、标语、指示牌等,标明我县的古文化遗址、名人故里故居——如刘邦祖居地粉榆寺,刘裕、刘向故里,明代太医院院判朱自华故居,文化名胜“鞭打芦花处”,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等等,同时组织发动文化团体利用诗书画影、戏曲曲艺等多种形式进校园、下农村、去工厂、入军营进行文艺宣传。二要采取官民结合的办法,在粉榆寺、古萧城、古沛国郡址、刘裕、刘向故里等处修建牌坊。三要鼓励支持民间私人博物馆的建设。
  四、可组织文史专家编写乡土文史宣传材料,融媒体及有关公众号可拍摄文史短片、视频等等,进行广泛的宣传。组织文艺工作者多观察,多实践,多写生,把萧县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汉文化的特色和中药材的特征植根于作品之中,从而打造一种萧国文化现象。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石一木寄深思,为繁荣萧县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