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2024年3月财政运行情况分析
一、财政运行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截至3月31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415万元,同比减收21663万元,同比下降27.7%。
1、分收入结构看
(1)税收收入完成31372万元,同比增收565万元,增长1.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6%。
(2)非税收入完成25043万元,同比减收22228万元,下降4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4.4%。
2、分收入税种看
增值税完成16416万元,同比减收1366万元,下降7.7%;企业所得税完成1583万元,同比减收503万元,降低24.1%;个人所得税完成402万元,同比增收139万元,增长52.9%;资源税完成1184万元,同比减收1365万元,下降53.6%;城市建设维护税完成1478万元,同比减收156万元,下降9.5%;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868万元,同比增收199万元,增长29.7%;契税完成4525万元,同比增收1632万元,增长56.4%。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截至3月31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4820万元,同比减少11693万元,同比下降6%。
原因分析:
增长部分主要是教育支出、农林水支出同比去年分别增加8789万元、10576万元;分别增长18.6%、42.1%。
主要原因:教育支出增长原因主要为1月份集中支付购买服务人员工资,2月份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增加10700万元,造成同期增长;农林水支出增长原因主要是2月份农业项目资金支出增加14800万元,造成同期增长。
减少部分主要是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交通运输支出等支出同比去年分别减少2359万元、12720万元、2724万元、6654万元、2459万元、1589万元;分别降低97.4%、22.2%、21.9%、81.9%、33.9%、31.9%。
主要原因:科学技术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减少原因主要是一季度暂未集中兑付相关企业扶持发展资金;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减少原因主要是2023年一季度集中支付高龄补贴及抚恤金约3000多万,2024年一季度暂未集中支付高龄补贴;卫生健康支出减少主要是城乡医疗救助部分同比减少约20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减少主要是由于财力原因导致2024年一季度月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同比减少约1000万元,以及城乡环境卫生支出减少179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减少主要是由于财力原因导致公路养护支出同比减少754万元,以及公共交通运用补助同比减少299万元。
财政民生支出完成159792万元,同比减少10949万元,占财政支出86.5%。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截3月31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0045万元,同比减收12171万元,减少28.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249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8347万元,同比减少10033万元,下降2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0803万元,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支出331万元。
二、财政收支分析
(一)财政收入方面:2024年3月份,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期下降27.7%,税收收入同比增收565万元,增长1.8%。其中,税收占比55.6%,非税占比44.4%。
2024年3月,我县非税收入同期减收的主要原因为2023年同期非税收入存在一次性收入项目入库数额较大。2023年一季度我县徐淮阜高速征地准备金收入40394万元,而2024年一次性收入项目入库数大幅下降,造成同比减收较多。
(二)财政支出方面:3月份,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同期相比减少6%,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6.5%,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我县财政除确保“三保”支出外,教育支出投入、养老保险及职业年金缺口支出、乡村衔接资金投入、兑现企业扶持发展资金和地方债还本付息等各项刚性支出依然较大。此外,对于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民生保障项目也要保障支出,为政府政策实施落地提供支持,因此支出的压力“只增不减”。
从收支情况看,全县财政收入结构仍需优化,减税降费等政策在激发实体经济稳定向好的同时,也会形成税收收入的减收,导致我县收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财力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项目领域和环节,提高对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组织收入机制,定期研判收入形势。由县政府定期开展全县组织收入会议,由税务、财政、国土、交通、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相关收入来源探讨收入形势,探索新型合法合规收入方式,建言献策助推全县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努力提高收入质量,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不断提高组织收入水平。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多项措施并举,优化结构抓增量。依托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研判各执收单位每月收入情况,跟进监测非税收入大项(如县纪委、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交警队、自规局、城管局、交通局、医保局、应急局、非煤矿山领导组等罚没收入较大的单位),及时掌握收入上缴情况,对同期变动幅度较大的执收单位着重关注,了解原因,对症下药,督促各执收单位应罚尽罚、应收尽收并及时入库。
(三)科学研判,拓宽渠道挖潜量。财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摸排清查全县存量资产和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清理专项资金和项目,对当年结余和上年结转进行清理回收,统筹用于保障“三保”支出。
(四)加强收入预期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按照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多种因素,检测收入预期,狠抓预期管理,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异常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制定应对措施,立即整改纠正,避免大起大落,切实提高收入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