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萧县残疾人联合会 > 监督保障 > 工作推进
阅读人次: 字体:   ]

【基层话民生】康复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

发表时间:2022-10-11 08:30 信息来源:萧县残疾人联合会 责任编辑:纵兆化 阅读人次: 字体:   ]
时间过得真快,进入康复中心已经三年了,虽然不是一位新老师了,但我心里仍然充满敬畏,不敢懈怠。成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老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孩子们取得外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的进步,比如会发音了、能独立上厕所了、知道跟小伙伴分享好东西了等等,我知道,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重大。
我陆续带过十四五位小朋友,他们有的离开康复机构去了普通幼儿园,有的半天在康复机构半天幼儿园,有的仍然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我记得每个孩子刚来时的样子,以及我们在建立配合初期发生的各种囧事,好在我们一块努力克服下来了。
张*馨是我最早接触的孩子。刚见她时,她还不会说话,经常听到的声音就是“啊”,干什么都是用手势,比比划划的老师也看不明白。她不喜欢分享,喜欢的东西别人不能碰,不然就不乐意了,屁股在凳子上扭啊扭,还会大声哭。个训课建立配合时,我咨询了她的妈妈,孩子喜欢小猪佩奇动画片,我找来了小猪佩奇的贴纸作为她的强化物,每天半小时的课就这样上着,慢慢地孩子稍微安静点了,愿意听我说话了,对我有点回应了,还会瞅着我冲我笑。也就是这个时候,她的康复训练情况有了明显好转。有一天,我们在玩小猪佩奇滑滑梯时,我问她:“哇,现在谁要上滑滑梯呀?”她突然就告诉我“佩奇”;我又问“哇,那现在是谁来了?”她答“乔治”。那个时候真是激动万分。我看着她一点点进步,开始说话,从单音模仿到咿呀学语,那个“啊啊啊”跳着的小朋友开始拉着我的手叫我“老西”,我点她的名字,她能清晰的回答“到”!开始上楼梯数数,开始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搭积木,粘贴纸……
康复教育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曾经烦恼过怎么更快教会孩子一个技能,如何更好地处理他们的问题行为,怎样给家长更有效的建议,只要我还在康复中心任职,这样的烦恼仍然会有,思考也不会停止,因为深知肩上承载了太多父母的期望,所以才会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守护这些特殊的孩子。(蒋玲)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