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萧县动态 > 部门动态

基层书记讲党史 初心不变永向党——“淮海战役”第一村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1-05-19 15:09 信息来源:安徽宿州消防 阅读人次: 字体:[    ] 保护视力色: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宿州支队萧县大队政治教导员胡启利的脚步,走进“淮海战役”,走进那场“大决战”。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起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8年10月6日淮海战役期间为便于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中央军委指示 11月16日在蔡洼成立了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当时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以全歼黄维兵团宣告结束。
为就近指挥围歼杜聿明集团,粟裕把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推进到离前沿阵线不到20公里的蔡洼村。

国民党知道华野的指挥部在这一带,每天都有敌军的侦察机在上空侦查。粟裕每晚在指挥部工作时用高梁秸秆把窗户遮住,以防灯光外泄引来敌机。

敌机因找不到华野指挥部的准确位置而盲目丢炸弹,蔡洼村附近的刘楼村经常被炸。而作为前沿指挥部的蔡洼村,因周围都是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自始至终都安然无恙,这里更靠近前线便于掌握战场的敌情变化。

在歼灭黄维兵团以后,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在萧县丁里蔡洼村的杨家台子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并在院内合影留念。

蔡洼会议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会议,在中国革命史、军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身处革命旧址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革命志士的光辉历史。更加深入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当你再次开展一次意义颇深的红色之旅,当你听见大家齐唱革命歌曲,你也会被充满热情的场面所感染。

虽然我们脱下了橄榄绿穿上了火焰蓝 但改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忠诚 我们将恪守对党的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萧县蔡洼村简介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座落在萧县丁里镇蔡洼村,旧址的主体建筑位于蔡洼村中心的杨家台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房主是一位姓杨的开明地主,该主体建筑原为三排三进9个小院组成,共54间房屋,现东侧为三进院,中间和西侧皆为二进院,计48间。由于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时,将房屋分给了部分农民,因此风貌有不同程度地的改变,但基本保持了杨家台子原来的建筑格局。 洼村简介
当年总前委开会用的房屋目前保存较好,室内设有淮海战役陈列展览,当年总前委开会用过的桌、椅、条几、马灯。粟裕,邓小平同志用过的床、文件柜、水桶等部分实物保存完好。
在萧县蔡洼村召开的总前委会议,对于夺取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对于解放全中国,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决策作用。在中国的革命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这次会议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会议。目前,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已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