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县委网信办走进萧县图书馆暑期爱心托管班,开展主题为“清朗‘e’夏 法治‘童’行”的网络法律法规与辟谣宣传活动,巧妙通过“趣味普法+互动体验”的形式,为孩子们送上网络安全防护指南,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
“六年级学生孙某在玩手机游戏时,屏幕突然弹出一个中奖提示框,称其被抽中为幸运玩家,将获得一部最新款手机和5000元现金奖励。孙某按照提示点击链接,进入一个看似正规的领奖页面,按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银行卡号等。这时页面又提示需先缴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才能领取奖品。孙某信以为真,用自己的压岁钱转账1000元。然而,转账后页面显示错误,无法继续操作。孙某便联系页面上的客服电话,却无人接听——看到这里,同学们意识到什么了?”活动中,工作人员结合网络普法视频案例,向孩子们介绍网络诈骗的各种形式,讲解保护个人信息、远离网络诈骗、识别打击网络谣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时刻保持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及时规避网络诈骗,文明上网、科学用网,积极参与网络谣言举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互动参与环节时,孩子们发挥想象,用颜料和画笔分别在草帽、团扇上作画,表达自己对所学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我要画个小锁,代表保护密码!”“我画个禁止符号,提醒大家不要传播谣言!”
很快,一顶顶绘有“保护隐私”“安全上网”等元素的草帽,一面面写有“不信谣、不传谣”“文明上网、科学用网”等标语的团扇,一幅幅画着“打击网络谣言”“做守法好网民”等充满“法治符号”童趣的作品,渐次“出炉”,老师们逐一点评,并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期间,工作人员还向他们发放了《网络安全小知识》《打击网络谣言》等宣传资料,鼓励孩子们争当“网络安全小卫士”,共同守护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未成年人是网络空间的重要参与者,我们举办此次活动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网络法律法规教育,让网络安全、网络文明成为儿童生活底色。我们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拓宽普法渠道、丰富普法内容,积极营造更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护佑青少年健康成长。”县委网信办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