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通讯员 董孟娜)近年来,萧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建强堡垒、多元共治、优化载体,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建强堡垒筑根基。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统筹抓、村(社区)具体抓、网格员因地制宜直接抓的机制优势,完善“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自然村(小区)党支部-楼栋(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架构,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工作格局。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全面覆盖”的原则,以行政区划为标准,设置三级网格2669个,实行网格事项准入清单制,将党的建设、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纳入网格管理事项,推深做实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建立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共同研究解决辖区内党建、治理、民生等问题。同时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压紧压实基层治理工作主体责任。
多元共治聚合力。紧扣“共建共治、共享共管”功能定位,将各部门、各系统在基层设置的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等纳入网格员队伍,积极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三熟”优势,主动认领政策法律宣传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民情民意调查岗等岗位,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矛盾在网格化解”的良好局面。善用新就业群体力量,积极吸纳56名新就业群体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组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开展“随手帮”“随手拍”等“顺手捎带”活动830余人次,将发现的安全隐患、矛盾线索、突发问题、环境卫生等820余条信息及时反馈至社区,实现网格内大小事情“即时播报”。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组建由卫生健康协会、文化娱乐协会、乡风文明协会、老年活动协会和党员队伍、“五老”构成的“4+2”队伍,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展,为群众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
优化载体提效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场所、农家书屋等基层服务阵地,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村级治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以社区“大党委”为载体,持续深化“双报到”制度,创新“小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推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下沉一线、服务一线、融入一线,采取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服务方式。去年以来,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电动车乱停乱放治理等活动1950余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敲门行动,以唠家常、话闲事的方式宣讲惠民政策、收集问题诉求,同时建立问题“清单+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问题收集、研判梳理、移交转办、督办落实、监督考核、问题处置闭环管理,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项7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