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政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残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2021年全省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工作部署和萧县残联、民政局印发的 《关于组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张庄寨镇关于组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张庄寨镇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0日
张庄寨镇关于组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推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国残联和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2021年全省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工作部署和萧县残联、民政局印发的 《关于组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等要求,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认真推动落实村(社区)残协建设,打通联系和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团结引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
二、目标任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动以党建引领村(社区)残协建设。全镇每个村(社区)要成立残协,村(社区)残协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履职尽责、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各项建设,以党建引领残协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村(社区)内残疾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残政策,带动残疾人群众积极参与残协活动。加强残协活动与村(社区)党组织活动的有效联动,推动扶残助残工作融入党建活动中。
(二)扩展村(社区)残协的代表面,进一步增强代表性。扩展村(社区)残协的代表面,广泛吸纳残疾人及亲友、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社会组织负责人、扶残助残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参与残协工作,加强和充实残协的工作力量。村(社区)残协一般设主席1名,可由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副主席2至3名,由残疾人及亲友代表、扶残助残人士等担任;委员3至5名,由残疾人及亲友和各方面热心服务残疾人的代表担任。村(社区)残协要按照残疾类别或区域分布设立若干残疾人小组,将辖区内残疾人全部纳入,实现对残疾人“一个不能少”的组织覆盖。
(三)明确村(社区)残协职责,切实发挥联系、维权、服务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村(社区)残协要经常性联系辖区内各类残疾人,上门入户,走访探视,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和相关惠残政策,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传递到残疾人中。要积极主动向村(社区)“两委”和镇残联反映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协调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和问题,组织残疾人群众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增强服务能力,依托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等服务阵地,协助村(社区)“两委”和镇残联把惠残助残项目落实到残疾人中,多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助残服务活动。探索吸纳社工人才和助残社会组织参与残协工作,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加强村(社区)残协的规范化建设。村(社区)残协要建立健全需求调查制度,在动态了解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尚未持证但有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基本情况。建立入户访视制度,特别是深入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现场了解残疾人真实情况,及时反映困难诉求,协调推动解决。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辖区内残疾人名册和各项工作档案要完整、规范。要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基本工作条件,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职责、规章制度等应上墙公示;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残疾人需求与服务的动态管理。
(五)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岗位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岗位,主要职责是协助残协主席、副主席做好辖区内的残疾人工作,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各项惠残举措,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服务。村(社区)残协委员中至少明确1名为专职委员,负责残协的日常工作,其他残协委员配合专职委员开展工作。专职委员要热爱残疾人事业,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能够履行岗位职责。要配强配齐专职委员,规范选聘办法,在胜任工作的前提下,要优先选聘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担任。加强专职委员管理,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绩效评估和残疾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行能进能出的动态化管理,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提高补贴标准等途径,解决好专职委员的待遇问题。
(六)加强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教育培训,增强履职能力。将村(社区)残协负责人和专职委员的教育培训纳入残联系统教育培训计划,对残协主席、副主席、专职委员、残协骨干等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深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素质,增进工作交流,加强残疾人工作政策业务培训,掌握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履行职责、整合资源、服务残疾人的能力。鼓励、支持专职委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公务员考试和学历教育等。发挥“专职委员在线培训平台”作用,加强专职委员教育培训。
三、工作安排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行政村要充分认识组建村(社区)残协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稳妥有序推进残协建设。各村成立组建村(社区)残协工作领导小组,村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争取7月底前实现村(社区)残协建设全覆盖。
(二)纳入“两委”工作,统筹推进。各行政村将残协工作纳入村(社区)“两委”工作,统筹推进。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并做好落实工作,实现残疾人事业与村(社区)各项事业融合发展。
(三)多措并举,做好保障。镇残联、民政所要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为村(社区)残协开展工作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深入了解各类别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村(社区)残协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承接助残服务项目。
(四)示范推动,分类指导。各行政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围绕加强村(社区)残协建设的主要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度,抓好落实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本村特点的残协建设和治理机制。
各行政村每周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重要信息随时上报。镇政府将适时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