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萧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张全精
一、客运一体化实施的背景和依据
1、是萧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到2035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低票价、普惠制、公交化的公益性客运服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2、推动萧县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
萧县城乡道路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客运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客运网络布局,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新能源车辆的投入使用,在改善城乡客运运输环境的同事,有助于节能减排,助力萧县“生态乡村”建设。
3、落实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的需要。
2015年05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意见指出各地需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加快淘汰老旧农村客运车辆,全面提升客车性能。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要求,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切实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推进城区、乡(镇)、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大力发展适用于农村物流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
4、是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6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国家邮政局、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6〕184号),意见指出交通运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产业。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引领和支撑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目前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意见要求各地需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城乡货运物流服务一体化建设,努力营造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环境,重点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运输服务、运输装备、政策保障、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创造和积累经验,取得突破。
2016年12月,安徽省交通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皖交运〔2016〕163号),意见指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更加协调、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政策保障更加到位,服务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显著改善,运输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推行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符合城乡人民群众出行意愿,对提升我县区域城市品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既可解决落后经营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让社会民众共享到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成果,也对带动萧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落实我县经济发展战略与发达地区实现“一卡通”无缝换乘对接,融入淮海经济圈中心城市,实现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我局于2021年2月22日至24日,就《萧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分别向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信访局、县公安局、县审计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市场监督局、县交通投资公司、县供电公司等职能部门及23个乡镇、一个园区的征求意见,收到反馈均无异议。
2021年3月2日,萧县司法局针对我局提请《萧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方案合法性审查的请示,做出了合法性审查无异议的意见。
2021年2月26日,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我局提请《萧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公平竞争的请示,给出了该方案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没有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结论。
四、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全县城乡客运总体规划布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积极探索适合萧县的城乡客运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现有城区公交、农班客运体制改革,完成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任务,实现村村通公交的总体目标。
五、主要任务
(1)创建实施计划
我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实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建设的原则,实施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2022年底前完成支持运营的基本建设需求,全面开通运营,十四五后半段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营的管理及服务水平,逐渐打造“萧县城乡道路客运”品牌,促进我县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安全、便捷、健康、稳定发展。
(2)成立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住建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领导组,统一指挥,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3)统一经营模式
按照城市公交、城乡道路客运公车公营的原则,依法确定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经营主体,成立“萧县公共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负责城区公交、城乡客运运营,由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公司的筹备、组建并负责日常管理,公司隶属于县国资委。按照“七统一”的要求,做到统一线路编码、统一车型标志、统一车辆调度、统一运价标准、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站牌设置、统一服务规范。
(4)加快场站建设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根据《萧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规划》加快推进站场建设。在城区建设1个公交停保场、2个公交枢纽站及若干个公交首末站,各乡镇分别建设1处综合运输服务站,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负责筹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各乡镇配合做好土地报批工作。
(5)建立退出机制
依法实施城市公交、农班车的收购,并给予原农班车经营者、城市公交企业适当的补偿和奖励,对于符合招聘条件的原农班车驾驶员,由城乡道路客运运营单位优先录用。
(6)制定票价标准
坚持城乡客运公益性质,积极推行新能源车辆投放,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合理确定票制票价,推行城乡道路客运无人售票制。具体票价由物价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特殊群体参照相关规定执行。
(7)明确资金来源
依法确定资金筹措方式,确定建设资金来源。“十四五”期间预计总投入6.21亿元(不含运营费用),为保障基本运营需要,“十四五”前期预计需投入4.03亿元(不含运营费用),其中包括城市公交运营补贴清算及固定资产收购;现有农班车(含长途客运)经营权收购及补贴(本次收购车辆投入包括车辆残值、贡献奖、提前交车奖励、退出经营权、择业补贴及运营公司奖励等);高铁站公交停保场及火车站综合枢纽建设;新能源车辆购置,城市公交及城乡客运中途停靠站点(简易站牌)建设;公交智能化建设等。
六、创新举措
推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镇村客运公交化、运游一体化、调整长途客运班线结构等创新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道路客运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建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道路客运一体化网络。
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运用智能化调度系统、IC卡系统和卫星定位装置等信息技术,发挥科技手段在安全监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技术车型在城乡客运的应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七、保障措施
(1)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公交绩效考核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将城乡道路客运统筹发展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绩效评价制度,县政府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纳入对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2)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补贴机制。整合现有政策资源,重点支持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和车辆设备购置更新,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等。探索建立公交企业成本规制,逐步建立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运营发展的财政补贴机制。明确企业运营成本构成及费用额度,加强财务收支核算。具体补贴办法由县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拟订,报县政府研定实施。
(3)加强宣传引导。县委宣传部、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乡镇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政策法规、目的意义,对实施改造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追踪报道,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4)做好维稳工作。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包保措施,对所辖地涉及改造的客运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面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行结对包保,做到“五包”即包入户调查、包宣传政策、包签订协议、包交接车辆、包维护稳定。及时掌握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快解决。制定应急运输预案,及时应对停运、罢运等应急事件的发生,对无理取闹,干扰阻挠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工作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解读联系人:萧县交通运输局 张雪松
咨询电话 :0557-5012132